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的单向进程导致了乡村的边缘化,使得每天有上百个乡村正在消失。然而在已经消失以及即将消失的村庄里仍有大量的作为主要建筑形式的生土民居。 生土营造是传统民居的重要特色之一,其独特的建造技术、美学意境、空间格局、生态观念已成为传统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在挽救日益消失的乡村中出现了以群众、当地政府、外部社会力量等三方为主体的多种乡村重建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从下到上的乡村重建模式和从上到下的乡村重建模式,或是两者相结合的乡村重建模式。 研究将作者亲身参与的四个代表不同乡建模式的实际项目作为研究对象:谢英俊建筑师常民设计团队主导的尼泊尔Dhading,Katenje的灾后重建项目、云南大理无量山山地酒店设计项目、柏文峰教授主持的云南香格里拉金龙社区灾后重建设计研究,以及作者在广西鼓鸣寨国际学生夯土建筑设计规划竞赛的入围作品。尝试从微观的建筑设计到宏观的村落规划着手,对云南、广西甚至尼泊尔这三个地区的传统聚落的生土营造进行研究探索。 论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土筑之“根”,第三章为土筑之“殇”,第四章为土筑之“意”,第五章为土筑之“技”,第六章为论文结语。 第一章,绪论。介绍课题的研究缘由,研究背景,引出多种乡村重建模式下的生土营造技术的研究课题;简要概述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局限性,得出需要研究的的五个问题、四个关键词;探讨总结出课题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土筑之“根”——生土营造的传统技术。本章归纳总结了传统生土营造中的几项基本概念,包括多种建造体系、结构类型、美学表现。并且尝试研究乡建中生土营造的优点和不足。 第三章,土筑之“殇”——乡村重建中的生土民居危机。从这里开始进入论文的核心部分。本章就国内现存生土民居的分布现状、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归纳出生土民居遭到破坏的社会和自然原因,并且找出其破坏原理。 第四章,土筑之“意”——生土营造研究的大环境和社会动力。大环境特定于当今的多种乡村重建模式背景,一部分先简述了国内目前出现的两大乡村重建模式。先简述了国内目前出现的两大主要乡村重建模式及其成因、特点和常见的发展方式。第二部分探讨土筑研究的社会动力。简述了土筑研究的动力所在,即“公民建筑”的价值观概念;并且提出当今乡建需要这种价值观;继而研究生土民居中的“公民建筑”价值体现;得出在此价值观引导下的生土民居改造原则。研究生土营造不能只着眼于技术层面,还应了解整项技术所使用的的大环境,所适用的人群动力。了解了问题的本源之后,才能对症下药,准确解决问题。 第五章:土筑之“技”——多种乡村重建模式下的生土营造技术应用。此章是论文的重中之重。分别就这两种乡建模式下的四个实践案例进行当地传统研究、项目方案设计、应用技术试验、成果分析、研究总结。并且力求从将生土研究范围从微观单体扩展到宏观村落的设计规划上。最后在进行总结得出传统生土营造技术在从下到上和从上到下的乡村重建模式的研究应用方式。 第六章:对论文进行总结,提出研究的中心思想和依然需要改进不足之处 历史是一种设计资源,但是并非全部传统生土技术都是规范化的、无可挑剔的,因此要对其展开研究和优化,从而使其在技术层面上满足当代建筑所具有的属性。在本文中,将重点研究夯土版筑法、土坯砌筑法、木骨泥墙法,并且结合村落历史文化,改善其建筑设计方案、规划发展策略,来更好地适应于这个再生时代。倡导我们在当今乡村重建中做到:低技之于乡土,归根之于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