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无疑是一部空前绝后之作,鲁迅曾在他的著作《中国小说史略》中称赞《聊斋》是在它同类之中最为有名的,并评价《聊斋志异》的描写是“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聊斋志异》约有四百九十余篇作品,其中涉及梦境、梦象描写的多达六十二篇,这些描写在文本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古代涉梦小说在艺术功能、叙事视角、情节内在逻辑,以及人物心理的挖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为“绪论”部分,分别阐述中国古代涉梦小说的概念和内涵,并针对《聊斋志异》中的涉梦情节进行统计,分析其研究的背景及现状。第三部分《聊斋志异》的涉梦模式研究,根据故事情节逻辑以及内容的不同,从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对《聊斋志异》中的涉梦小说划分为探讨人生哲理模式、期待爱情邂逅模式、揭露社会弊病模式,以及进行因果说教模式四种模式,清晰的展现出作品的思想内涵。第四部分《聊斋志异》中涉梦小说的拓展和创新,在全面深入分析《聊斋志异》对文言小说艺术功能的拓展、对古代小说叙事视角的创新、对情节内在逻辑的强化,以及对人物心理更为深入的挖掘,深层完整的剖析了《聊斋志异》涉梦小说的自身特点,从而引起对涉梦现象描写的成因的探究。第五部分《聊斋志异》中涉梦现象描写之原因的分析,总结了《聊斋志异》中涉梦现象的描写在全书中出现次数之多的三个原因。其一,神秘的巫文化的影响,其二,文字狱对思想领域的禁锢,其三,时代谈论鬼神风气的津润,其四,作家的人生经历。《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经典之作,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巅峰。蒲松龄的一生坎坷不平,长期以来都是郁郁不得志,因而把自己一生的情志都寄托在了幻化的精神世界里,他寄情于“青林黑塞间”,着眼在花鬼狐妖的精神范围,表达自己幻化迷离的内心世界,正如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说:“可知作者的著书目的,是借鬼神世界反映、影射人间生活和社会现实,而加以批判、揭露,来发泄自己的悲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