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细菌迅速发展的耐药现状,以抗生素作为抵抗感染的主要疗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对金葡菌引起的感染更是难上加难。抗菌肽因具有广泛抗菌活性的优点,已成为新型抗菌药物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但随着抗菌肽的使用及相关研究的进行,某些特定条件下,细菌也能选择性获得对抗菌肽的抵抗能力,但关于其如何获得抗菌肽耐药性还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耐抗菌肽菌株BA01611n z R中筛选到的突变基因ndh、sagB、braS为切入点,研究这些突变基因在金葡菌产生抗菌肽耐药性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多重耐药金葡菌BA01611为野生菌,分别构建了BA01611-△ndh、BA01611-△sagB、BA01611-△braS敲除菌和BA01611-△ndh+ndh、BA01611-△sagB+sagB、BA01611-△braS+braS回补菌,测定其对不同抗菌肽(NZ21114、Nisin、Bacitracin)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相关表型变化,进一步分析ndh、sagB、braS在抗菌肽耐药性产生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BA01611-△ndh对抗菌肽NZ2114、Bacitracin和Nisin的MIC值均升高。为进一步研究MIC变化原因,测定了细菌胞内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结果发现经抗菌肽Bacitracin、Nisin诱导后,野生菌胞内ROS显著升高,BA01611-?ndh敲除菌在TSB以及抗菌肽Bacitracin、Nisin诱导条件胞内ROS显著降低,回补ndh基因后,胞内ROS水平基本与野生菌相近。此结果表明,金葡菌可能是通过ndh基因参与电子呼吸链的作用,间接调控细菌胞内ROS代谢途径来实现对抗菌肽的耐药性。(2)BA01611-△sagB对抗菌肽NZ2114和Bacitracin的MIC值均降低,对抗菌肽Nisin的MIC值升高。此外,与野生菌相比,在抗菌肽(NZ21114、杆菌肽)存在的条件下,BA01611-?sagB的生长曲线,明显出现一段时间的生长抑制,随后呈现出快速生长的趋势;在无抗菌肽存在的条件下,BA01611-?sagB表现出形成生物被膜能力增强;无论是有或无抗菌肽存在条件下,BA01611-?sagB与野生菌,Triton X-100诱导自溶趋势相一致。金葡菌对抗菌肽的耐药性有可能是通过sagB基因参与生物被膜形成过程来实现。(3)BA01611-△braS抗菌肽NZ2114和Bacitracin的MIC值均降低,对抗菌肽Nisin的MIC值无变化。此外,与野生菌相比,BA01611-?braS敲除菌在抗菌肽(NZ21114、杆菌肽)存在的条件下,BA01611-?braS敲除菌的生长曲线,明显出现一段时间的生长抑制,随后呈现出快速生长的趋势;在无抗菌肽存在的条件下,BA01611-?braS敲除菌表现出形成生物被膜能力减弱;无论是有或无抗菌肽存在条件下,BA01611-?braS与野生菌,Triton X-100诱导自溶趋势相一致。金葡菌对抗菌肽的耐药性有可能是通过Bra RS双组份调控系统来实现。综上所述,本研究以突变基因ndh、sagB、braS为基础,通过基因敲除技术验证其在抗菌肽耐药性产生过程中相关表型的变化,从而表明抗菌肽耐药性的分子机制可能为以下三条途径:一是通过ndh基因参与电子呼吸链的作用,间接调控细菌胞内ROS代谢途径来实现;二是通过sagB基因参与生物被膜形成过程来实现;三是通过Bra RS双组份调控系统来实现。这些抗菌肽耐药性潜在的分子机制,有希望为抗菌肽在奶牛乳腺炎防治中提供数据支撑,为降低抗菌肽耐药性提供理论依据以及在未来的合理使用奠定基础,最终为奶牛的健康养殖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