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嫦娥奔月是中国古老的神话之一,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就它的历史发展所保存的资料,大多数都散见于各种古代典籍的神话记载中。战国初年的《归藏》,记载:“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汉代的《淮南子·览冥训》中有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高诱对这段记载的注释是:“嫦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嫦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①。张衡的《灵宪》记载了嫦娥奔月及其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日:‘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其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②。后来,嫦娥奔月神话被后人广泛传播、运用,可见它所蕴涵的无穷魅力。笔者对自己能够查阅到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了奔月传说在演义过程中对嫦娥的不同说法,并阐述了其缘由。嫦娥从原始的月神到后羿的妻子再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恰好符合神话发展的三个阶段:即从自然神话到人格化神话再到世俗化神话。而今再次解读前人的文献,发觉它确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古人充满了大胆的想象,为此产生了美丽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今人怀揣飞天的梦想,嫦娥一号成功登月,科技的高速发展,让世人梦想成真。“嫦娥一号”(Chang’E1)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它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来命名,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嫦娥一号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执行科学探测任务。主要用来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人类对未知领域勇敢的探索永不止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推进将逐渐拓展,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也越来越和谐。论文全体结构内容如下:
第一章帝俊与羿,他们是嫦娥奔月神话中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传说是嫦娥的丈夫,文章开头对他们进行分析,皆在为以下章节概述奔月神话的演绎做好铺垫。
第二章嫦娥奔月,嫦娥最主要的故事就是她的“奔月”,而且后人对嫦娥奔月的评论不一,笔者对能够查阅到的资料进行梳理,归纳了几种对嫦娥的说法,并分析了其缘由。
第三章嫦娥奔月传说在文学方面的传播,文章以诗歌、戏曲和小说为例,来揭示奔月传说的无穷魅力。
第四章嫦娥奔月传说的现实作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嫦娥奔月成为商界难得的题材,它被广泛应用到广告中,也成就了月饼品牌的树立。
第五章嫦娥奔月与嫦娥一号探月,嫦娥奔月神话的一个说法是月球上有制作不死之药的原料--桂树和蟾蜍;而今嫦娥一号探月是要揭开月球之谜,令人欣喜的是月球上储存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对它的开发和利用,可以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此,前者的“奔月”与后者的“探月”有着很惊人的相似之处。
结语:通过对嫦娥奔月神话的探索,笔者产生如下的想法:人类长期与大自然接触,在其过程中,人们的幻觉与想象是否真的符合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能够昭示着某种科学的发现?同时,文章提出了神话中的某些疑点,有待以后的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