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将不同剂量的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全身麻醉中,探讨适当提高芬太尼用量能否使麻醉更安全、有效、可行。方法选取全麻气管插管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ASAIMI级,年龄21~64岁,无心、肺、肝、肾、神经、精神系统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全麻诱导时芬太尼给药剂量分为3组(A、B、C组,n=20),分别为4μg/kg、6μg/kg、8μg/kg,并于手术开始前统一追加芬太尼4μg/kg。记录以下不同时段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患者入室安静后(T0)、诱导到气管插管期间的最低值(T1)、气管插管到插管后5分钟内的最高值(T2)、手术开始到建立人工气腹后5min内的最高值(T3)、处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期间的最高值(T4)、拔出气管导管前后5min内的最高值(T5)。同时记录麻醉期间加用血管活性药物、麻醉苏醒期间加用纳洛酮的次数和总量,麻醉维持期间追加芬太尼的用量;从停药到呼之睁眼的时间和从停药到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拔管后5min的呼吸频率、Steward苏醒评分、Prince-Henry疼痛评分、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诱导时呛咳、胸壁僵硬,术中知晓,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三组MAP、HR、BIS基础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T1时,MAP、HR、BIS均降低,C组MAP下降最为明显,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A组MAP、HR较基础值升高,B、C两组MAP、HR较基础值稍低,与A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BIS值回升明显,B、C两组与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三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B、C两组MAP、HR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T5时,三组MAP、HR均升高,其中A组升高最为明显,B、C两组与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诱导期间A组没有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B组有1例使用重酒石酸间羟胺1次、1例使用硫酸阿托品1次,C组有5例使用了重酒石酸间羟胺1次/人、4例使用了硫酸阿托品1次/人,C组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一例患者术毕使用纳洛酮纠正呼吸频率减慢,其他两组未使用;(3)C组芬太尼人均总使用量大于A、B两组,与之有统计学差异,平均体重使用量三组呈递增趋势,各有差异,术中追加芬太尼A组有14例,其中9例追加1次,5例追加2次,共计19次,B、C两组各有1例追加1次,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三组患者从停药到呼之睁眼的时间和从停药到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三组拔管后5min的呼吸频率、Steward苏醒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疼痛和躁动评分:B、C两组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适量的芬太尼与肌松药、吸入麻醉药联合使用,既能降低气道操作时的躯体和自主反应、提高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还能提供及时有效的术后镇痛作用,且不引起明显的呼吸抑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基于本研究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案,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全身麻醉过程中,芬太尼诱导剂量6μg/kg,术始前追加4μg/kg的组合较为安全、有效、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