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认同是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核心素养中对国家认同做了具体要求即:具有国家意识、具有文化自信、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据此将国家认同的内涵定义为:在认知上将自己定义为某国的一份子,并了解该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价值观、国家主权、政治构成等方面的知识,强调身份感和归属感;在情感意志上,对国家的发展和前途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与国家荣辱与共,对于国家有着理性的情感;在行为上,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把国家利益作为自己行为的指挥棒,将对国家的认知和情感内化为自身的价值体系、外化为行为。国家认同是现代国家生存发展的前提,它有利于国家稳定、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中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他们进行国家认同教育势在必行,因此探讨中学实施国家认同教育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认同教育一直存在于我国的中学教育中,通过对中学国家认同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中学生在认知和情感层面的国家认同状况总体良好,但是中学生国家认同发展不平衡,主要在行为层面有所欠缺。而中学实施国家认同教育无明确目标和实施要求;教学形式单一教条,学生缺乏积极真实的体验;教育评价侧重于对知识累积的考察;教育路径未形成联动机制,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基于这一现状,本文认为中学开展国家认同教育要实现其目标,取得良好效果,首先应该明确国家认同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也就是明确教育总目标、确立国家认同教育学科目标、规范国家认同教育的实施要求;其次应该改革教育实施方式和途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打破学科的界限,突出协调性和综合性、丰富教学组织方式,突出实践性和情境性、变革教学方法,突出建构性和生成性、营造校园环境,突出环境育人;再者应该建构有效的国家认同教育评价体系,主要从制定结构多元的评价标准、注重评价方法多样性,强调跟踪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国家认同水平作为评价学生的指标之一、将国家认同教育开展情况作为评价学校的指标之一等方面进行;最后学校应该争取家庭和社会的帮助与支持,提高家长对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视程度;发扬优良家风,育家国情怀;发挥社会大众传媒的正向引导作用;完善教育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