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泰族群分化时间考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1989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壮泰族群是包括壮族、侗族、水族、布依族、傣族、黎族、仫佬族、毛难族、仡佬族、岱族、侬族、山斋(高栏)族、热依族、布标族、拉基族、佬族、普泰族、白泰族、黑泰族、红泰族、燮克族、润族、泰泐族、泰那族、泰族、掸族、阿洪族等民族在内的、具有共同文化特征的民族共同体。他们都是春秋时期散布在中国南方的“越人”之后裔,战争、灾害、环境恶化等原因导致他们从古代广信地区开始向南、向西迁徙,从而遍布在从中国南方、越南北部、老挝、泰国、缅甸东北部,直到印度阿萨姆的一大片区域里。 壮泰族群由同源于“越人”而分化异流为多个民族。本文通过“数词语音的时代特征”、“语言分化的年代测算”、“使用桌子和椅子”、“外来作物的传播”、“板-勐结构的出现”等六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考察后发现:从壮语与泰语的斯瓦迪思一百词、二百词的年代测算,得出了其最早分化时间是公元六世纪的结果。公元六世纪,中国中原地区的桌椅文化传向岭南地区,壮泰族群中的泰族、佬族、掸族已不受其影响,他们直到现在还是没有使用桌椅的习惯,说明他们当时已经离开岭南地区。芥菜与白菜在泰族、佬族语言中的同名,说明他们没有将这两种植物区分开来,亦即公元六世纪大白菜在中国北方被培育出来、还没有传播到岭南地区时,泰族、佬族、掸族已经离开了那里。从公元八世纪初开始,中国的地方官员努力“教民陶瓦”的时候,泰族、佬族、掸族也已离开岭南,所以他们一直用茅草、木板、树叶来盖自己的干栏房。从壮泰族群借自汉语的整套具有中古汉语语音特征的数词来看,他们的分化只能发生在唐末(公元九世纪)以前。“勐”体制出现于壮泰族群社会的时间是公元九、十世纪。壮语和岱侬语、壮语和老挝语、岱侬语和泰语的的斯瓦迪思一百词、二百词的分化年代测算,它们的分化都发生在唐朝末年的公元九世纪。所以,从公元六世纪开始,壮泰族群就分化了,这种分化行为一直向后延续到八、九世纪甚至更晚的时间。以发生较早的壮语与泰语的分化时间即公元六世纪作为壮泰族群的分化时间的标志是可以确定的!
其他文献
目前学界对于明清榆林地方史的研究往往侧重于该地区区域开发、环境变迁的研究。另外,作为“九边”重镇之一的榆林镇,其城墙城堡、军队管理、供饷体制的研究也颇受重视。笔者以
古籍校注是古籍整理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是从古籍整理学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校勘学、版本学、语言学和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北齐书》进行较为系统的考校研究。  本文
唐代两京地区出土的大量墓葬,形成了由上到下的排序,过去学者们的研究已将唐代墓葬等级做出整体性的阐述,本论文将女性墓独立观察,其目的不在于凸显女性的特殊性,而是希望透
学位
古新世末次高温期 (LPTM)是始于 55.5 Ma、持续约 100~ 140 ka的短期变暖事件 , 属于晚古新世 - 早始新世时期的全球性温暖气候 . 古气候指标表明 , 高纬度气温在 LPTM时可能
30年来,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也在加速消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担忧。与此同时,文化建设滞后,没有取得明显成效。新世纪出现了一股文化热潮,对文化、对文化建设、对
丁韪良(W.A.P.Martin)是19世纪来华的最著名的新教传教士之一,其在中国活动的时间之长、活动范围之广以及影响之大,为他同期的传教士所远不及。该文拟以丁韪良的生平活动为主线
能源是现代经济社会的血脉,当今世界许多重大国际政治事件,大多与能源争夺有关。一国国际地位的确立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对能源资源的拥有和获取能源资源的能
宋代笔记在我国古代文学与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一部分有关历史琐闻类的笔记,其史料价值较高,影响颇大。南宋时期周辉撰写的《清波杂志》就是其中史料价值较高的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各种“洋”花卉的粉墨登场,一些中国传统名花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有些已经销声匿迹,曾经具有家庭消费“霸主”地位的月季更多地在扮演“城市绿化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