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壮泰族群是包括壮族、侗族、水族、布依族、傣族、黎族、仫佬族、毛难族、仡佬族、岱族、侬族、山斋(高栏)族、热依族、布标族、拉基族、佬族、普泰族、白泰族、黑泰族、红泰族、燮克族、润族、泰泐族、泰那族、泰族、掸族、阿洪族等民族在内的、具有共同文化特征的民族共同体。他们都是春秋时期散布在中国南方的“越人”之后裔,战争、灾害、环境恶化等原因导致他们从古代广信地区开始向南、向西迁徙,从而遍布在从中国南方、越南北部、老挝、泰国、缅甸东北部,直到印度阿萨姆的一大片区域里。
壮泰族群由同源于“越人”而分化异流为多个民族。本文通过“数词语音的时代特征”、“语言分化的年代测算”、“使用桌子和椅子”、“外来作物的传播”、“板-勐结构的出现”等六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考察后发现:从壮语与泰语的斯瓦迪思一百词、二百词的年代测算,得出了其最早分化时间是公元六世纪的结果。公元六世纪,中国中原地区的桌椅文化传向岭南地区,壮泰族群中的泰族、佬族、掸族已不受其影响,他们直到现在还是没有使用桌椅的习惯,说明他们当时已经离开岭南地区。芥菜与白菜在泰族、佬族语言中的同名,说明他们没有将这两种植物区分开来,亦即公元六世纪大白菜在中国北方被培育出来、还没有传播到岭南地区时,泰族、佬族、掸族已经离开了那里。从公元八世纪初开始,中国的地方官员努力“教民陶瓦”的时候,泰族、佬族、掸族也已离开岭南,所以他们一直用茅草、木板、树叶来盖自己的干栏房。从壮泰族群借自汉语的整套具有中古汉语语音特征的数词来看,他们的分化只能发生在唐末(公元九世纪)以前。“勐”体制出现于壮泰族群社会的时间是公元九、十世纪。壮语和岱侬语、壮语和老挝语、岱侬语和泰语的的斯瓦迪思一百词、二百词的分化年代测算,它们的分化都发生在唐朝末年的公元九世纪。所以,从公元六世纪开始,壮泰族群就分化了,这种分化行为一直向后延续到八、九世纪甚至更晚的时间。以发生较早的壮语与泰语的分化时间即公元六世纪作为壮泰族群的分化时间的标志是可以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