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的发展,程式化语言已经引起很多语言学家的兴趣。更有一些近来的研究认为程式化语言现象是语言的核心,普遍存在于语言中。运用程式化语言可以减轻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吸收和产出的压力,有助于提高口语和书面语的流利程度。Widdowson认为能力包括语言知识和语用能力。他把语言知识看作是可分析的能力,语用能力看作是可提取的能力。根据这个理论框架,语法能力就是一个人对词汇和语法规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的发展,程式化语言已经引起很多语言学家的兴趣。更有一些近来的研究认为程式化语言现象是语言的核心,普遍存在于语言中。运用程式化语言可以减轻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吸收和产出的压力,有助于提高口语和书面语的流利程度。
Widdowson认为能力包括语言知识和语用能力。他把语言知识看作是可分析的能力,语用能力看作是可提取的能力。根据这个理论框架,语法能力就是一个人对词汇和语法规则的掌握,包括程式化语言的知识和运用句法规则生成语句的知识。语用能力就是一个人在不同的语境中运用及提取程式化语言的能力。
鉴于程式化语言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本文的作者做了一个问卷调查来了解中国高职生词汇学习情况。调查发现,被调查的高职生还没有足够注意和重视学习大量的地道的程式化语言。在学习单词方法方面,他们一般采用的是通过一个单词的形式和功能来记忆这个单词。这些被调查的对象花更多的时间去一个个地记忆单词,而不是通过单词的搭配、词组或者这个单词经常用到的句型来记忆单词。他们觉得自己不能够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并且认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词汇量小。
本文的作者提出了一个“四矢量”语块教学法。四矢量即词汇联想,语块吸收,语境意识和语法辅助。文章旨在阐明“四矢量”语块教学法和英语学习的关系,并且做了一个实验研究来试图分析下列问题:“四矢量”语块教学法是否能够提高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具体来讲:
(1) 这个教学法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2) 这个教学法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3) 这个教学法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 这个教学法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对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和经济与管理系的大一专科生进行的控制组和实验组的教学实验,为期一个学期的实验证明,“四矢量”语块教学法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及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有着明显的关联。“四矢量”语块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以及学生的英语水平。据此,本文作者建议应该提高学生对程式化语言重要性的意识,并且在英语学习中借鉴中国古人学习语文背诵那样经常记忆程式化语言。更为重要的是,研究表明教师应该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把四矢量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把程式化语言置于一堂课的中心。总之,“四矢量”语块教学法在语言教学中有着可观的发展前景。
其他文献
《飘》原名GONEWITHTHEWIND,意为随风而去,是美国女性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中出版的唯一的一部作品,《名利场》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代表作,《飘》和《名利场》都堪称文学经典之作。两位女主角:斯佳丽和丽贝卡,都倾注着两位作家的美学情愫,并且都被放置于男权中心的社会里,处于19世纪战争时代,性格上有着许多的共同点,都以较浓的女性意识来演绎人生,或多或少地张扬着女性追求自由
本文主要是以南宋齐名的两大诗人陆游、范成大的巴渝诗为研究对象,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身世,在对两人巴渝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分别研究的基础上,再加以比较研究,探讨二者异同及形成异同的原因。陆游中年入巴蜀,任夔州通判,后离川经夔,在巴渝地区共创作了一百多首诗,或凭吊怀古,或记游抒怀,或写民情风俗,或记梦寄志,由于受巴渝雄伟山川的激发,屈原、杜甫精神和诗风的影响,虽然处于人生低落时期,仍不忘抗金复国之志,
生和死是人类存在的双面雅奴斯。关注死亡是为了更好地关注生存。20世纪初期的中国内外交困,人们面临生存的极大困境,死亡威胁笼罩着人的日常生活。在民族与个体生存危机逼迫里,鲁迅作为中国历史的洞悉者、现代精神的先知者和呼吁者,以死亡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和艺术关怀的焦点之一,借死亡来认识自身与他者、民族处境,来追问生命本真意义和民族新生问题。与当时大多数人对死的规避和毫无知觉相比,鲁迅因自身生存深刻的体悟,
体育场馆类建筑一般具有占地面积大、容积大、建筑高度较高等特点,其室内环境要求、能耗特点也和一般的公共建筑有着较大的差别。基于体育场馆类建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其运维管理阶段进行后评估,对提高室内环境、降低建筑能耗有很大的意义。本研究将室内环境、运维管理和能耗水平作为评价指标要素,构建了适用于体育场馆类绿色建筑的后评估体系,选取天津市静海区团泊体育基地内的体育建筑进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全体公民共同的利益以及愿望的集中体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思想基础,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塑造学生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准确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要求》)。
这是一篇从跨文化的视角来研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东方情结与东方书写的论文。总的说来,我尝试从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独特的经历与个性的创作中发掘其东方情结,从情感、人物、思想三个方面入手,把握其东方书写的特点。可以说,杜拉斯的东方情结是其进行东方书写的前提,东方书写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她的东方情结。论文分为五部分。 一、绪论。对杜拉斯的研究在国外是全面、彻底、深刻,而且成果卓著的,相对来说中国学术界对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题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各阶段小学语文考试中阅读题目也成为考察学生语文能力的必考题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解题能力,丰富学生语文素养,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实践谈几点语文阅读题解题策略,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与帮助。
可译与不可译的悖论在翻译史中由来已久。关于诗歌的可译性,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的争议就更为激烈。许多语言学家、诗人,甚至翻译家都不赞成诗歌的翻译,认为诗歌的翻译是不可能的,甚至不应当进行诗歌的翻译。但同时又有很多的翻译家不断地进行诗歌翻译的尝试,并且成功的翻译出了很多优秀的诗歌。本文以近年来在诗歌可译性问题上取得普遍共识的理论为基础,即:诗歌在广义上是可译的,但是这种可译性是存在一定限度的。旨
优化森林碳汇产品开发交易机制,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文章梳理了国内外森林碳汇产品机制的现状,分析了现有森林碳汇产品机制存在的问题,基于我国碳中和目标背景和森林碳汇吸收碳排放的特征,提出构建多元化森林碳汇产品交易机制和构建多元化森林碳汇产品开发机制的建议。
中国文化至先秦以来就贯穿着一种连绵不绝的崇古意识。老子、孔子、荀子等哲人的著述中崇古之言论不胜枚举。如老子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1]孔子也曾明确说他自己信而好古。所谓古,代表了一个过去的时间概念,同时也象征了一个可以引为效仿的典范概念。这种思想对中国后世包括书画在内的整个文化取向产生了深刻影响。六朝书论中对古法推崇的言论就是很好的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