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70年代政策执行问题产生以来,公共政策执行问题日益受到政策科学家们的关注。随着国家事物的日益复杂化,政府的公共政策能力正在变的越来越重要,并日益成为现代政府能力的重要标志。现代国家公共行政领域不断扩大,公共政策理论和公共行政实践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公共政策分析的地位越发凸显。人们不仅关注公共政策的制定,而且更加关心公共政策是如何执行的。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政策科学虽然也获得较快的发展,但总体来说仍然比较薄弱,尤其是政策执行的研究,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数量很少,而且主要集中在政策执行不畅的原因的探悉上,但大多数研究都是将政策执行受阻的原因归结为执行主体、执行客体、以及执行环境等若干方面进行分析,或者在现行的体制框架下寻求解决方案。综观我国许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公共政策在落实过程中结果并不是很另人满意。因此,政策执行受阻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入手,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西方经济学理论等相关学科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着重阐述我国现行的制度框架对政策执行产生的影响。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政策执行问题的凸显和研究现状,并对本文中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如:政策、政策执行等。此外,还详细探悉了制度经济学的关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的理论渊源,以便能为本文寻求理论依据。
第二部分分析了政策执行阻抑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形式。文章概括了政策执行阻抑的四个特征和四种表现形式,以此来增强对政策执行阻抑的理解。
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分析了政策执行阻抑的制度原因。主要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来解释目前我国政策执行阻抑的原因。正式制度原因主要有党政关系不协调、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干部管理机制不合理、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非正式制度原因主要有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等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第四部分针对前面所分析的政策执行阻抑的制度原因提出一种可能的路径选择。正式制度的建设包括厘清党政之间的关系、划分各自的职责范围、协调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责范围、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等。非正式制度的建设主要是增强政治社会化功能、增加意识形态资本的投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