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敏感型产业又称污染密集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若不加以治理则会直接或间接产生大量污染物的那些产业,通常是指化工、造纸、橡胶、塑料以及纺织等产业。我国是纺织品、纸制品、化工品等产品的出口大国,这些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其污染密集的特征和我国环境规制的不健全,我们也为之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污染代价和资源损耗代价。当前,我国环境敏感型产业“三废”排放总量和能源消耗总量基本均呈上升趋势。环境成本内部化是指对外部环境成本进行估价并将它们内化到生产和消费商品与服务的成本中去,这是减少产品生产资源环境影响的有效途径,因为进行环境成本内部化后,产品和服务价格不仅反映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还能反映出产品的环境污染补偿,进而生产者和消费者在作出决策时会将外部环境成本考虑在内。环境成本内在化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势必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评估环境成本内部化对我国环境敏感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本文采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方面,利用环境—竞争力矩阵模型,得出结论为环境成本内部化对我国环境敏感型产业的影响并不是完全一致,对于附加值较高,存在一定创新性的行业,在带来负的成本效应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差异化上的机遇;而根据波特的竞争假说,环境成本内部化对我国环境敏感型产业的竞争力影响在长短期内也是不同的,从短期看,环境成本内部化会增加产品成本,因而弱化产品出口价格竞争力,但从长期看,环境成本内部化有利于促进我国环境敏感型产业进行技术创新,从而减少环境成本和资源消耗,提高竞争力。定量分析方面,由于数据资料等方面的限制,本文选取了化工业作为环境敏感型产业的代表进行计量分析,以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作为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以污染密集度间接反映环境成本内部化程度,构建计量模型,结果显示,环境成本内部化对我国化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微弱的负面影响。总之,我国环境敏感型产业进行环境成本内部化是必要的,环境成本内部化不会对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并将有助于推进我国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具体措施包括界定环境资源的产权,对环境资源进行合理定价以及污染者和使用者付费等,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还应该重视制定合理的环境成本内部化标准,这是由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我国环境敏感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产业以及企业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政府应着重从宏观上加强政策向导,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制度和环保标准,健全公共监管制度和环境监测制度等,产业层面上要重点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而企业层面上最重要的是利用高新技术、绿色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技术,减少环境敏感型产业的污染排放及资源消耗,从而减少环境成本,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