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芜一生共创作了三部《南行记》。其中,20世纪30年代的《南行记》一出场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奠定了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60年代出版的《南行记续篇》质量远不如《南行记》,80年代出版的《南行记新篇》又和《南行记续篇》相差甚远。 本文把三部南行小说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研究,力图展现出艾芜在不同时代语境下创作南行小说时的精神气质,并探究南行系列小说的后两部为什么不能在文学成就上超越第一部。本文首先梳理了三部南行小说的创作状况以及跨越三部南行记的女性群像变迁。其次是结合文本和作家个人经历剖析艾芜不同阶段的创作意识。结合《南行记》分析了艾芜远行的原因以及为何用平视中有仰视的视角来看待他笔下的人物。相对于其他两部南行小说,《续篇》的文本意义较为复杂,作家主动选择话语转型,歌颂新时代;但在文本中同时显示出作者寻求精神家园和自我独立性的倾向。本文试图提供《续篇》多重解读的可能性。《新篇》是伤痕文学,主要表现了人民的创伤和作家个人的失落。《新篇》在写作上出现的问题,并不是艾芜一个人的问题,这是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精神史的问题。最后,对艾芜三部南行记的文学史意义做出评价,并指出艾芜的创作意识的变迁对于研究其他从现代走到当代的作家有何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