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湿热、创伤复合条件下应激反应与胃肠激素的变化规律,为制订适宜于湿热环境下战创伤应激的综合评估体系,把握干预的时机和方法,提高机体应对应激的能力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新西兰兔24只,以析因设计模型分为4组,每组6只。常温无创组置于干球温度(24±1)℃、相对湿度(55±5)%的环境个120min;常温创伤组置于同等环境,以350牛顿的力撞击兔右后肢股骨中下段致粉碎性骨折,观察120min;湿热无创组置于干球温度(38±1)℃、相对湿度(65±5)%的湿热环境中120 min;湿热创伤组同时施加湿热、创伤两种条件120min。各组每10 min记录一次直肠温度(T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F);施加上述暴露条件前(0 min)及施加暴露条件后30、60、90、120 min抽取静脉血4 ml,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胰高血糖素、胃动素(MTL)、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施加暴露条件120 min后立即处死动物,取胃粘膜、脑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检查。 结果:(1)常温暴露的两组Tr、HR、RF变化不明显,湿热无创组和湿热创伤组的Tr直线上升,HR、RF进行性加快,与常温暴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5),各时相的Tr、HR与0 min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施加热暴露条件40min后各时相的PF与0min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5)。(2)常温创伤组、湿热无创组、湿热创伤组MAP呈下降趋势,常温创伤组从施加创伤条件90min后各时相MAP下降明显(P值均小于0.05);湿热无创组施加热暴露条件后120min的MAP与0min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湿热创伤组从施加热暴露及创伤条件60 min开始各时相MAP下降明显(P<0.05)。(3)常温创伤组、湿热无创组、湿热创伤组胰高血糖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常温无创组(P值均小于0.05),此三组之间胰高血糖素含量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常温创伤组60、90min的胰高血糖素含量处于较高水平,湿热无创组胰高血糖素含量在60min升到较高水平,湿热创伤组胰高血糖素含量一直呈_卜升趋势。(4)湿热无创组、湿热创伤组MTL含量显著高于常温无创组、常温创伤组(尸值均小于 0.00),常温创伤组 MTL含量虽高于常温无创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h0.仍):常温创伤组、湿热无创组、湿热创伤组 MTL含量呈进行性升高,60、90、120 min的 MTL含量变化与 0min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尸值均小于0.05),湿热无创组、湿热创伤组30ruin的 MTL含量也高于0 min(尸值均小于0.05)。(5)湿热无创组*叮含量高于常温无创组(RO.05),湿热创伤组 NPY含量高于其它三组(尸值均I。于 0.05):常温创伤组仰Y含量在 60、90mi fi处于较高水平,湿热无创组 NPY含量在 90 min时达到峰值,湿热创伤组 NPY含量持续升高。 (6)常温创伤组、湿热无创组、湿热创伤组NT含量均显著高于常温无创组(尸值均小于 0.of),湿热创伤组与常温创伤组 NT含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HO.000),常温创伤组NT含量在90、120 min处于较高水平,湿热无创组NT含量在90 min达到高峰,湿热创伤组NT含量持续升高。 门)常温创伤组、湿热无创组、湿热创伤组动物胃窦部粘膜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充血及出血点,腺体间质疏松水肿、淋巴细胞浸润,大脑皮层水肿、充血,湿热创伤组的病理改变最严重,湿热无创组的病理变化较严重。 结论:()湿热应激对机体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超过创伤应激;(2)复合回素应激对血浆胃肠激素的影响大于单因素应激,湿热应檄对胃肠激素的影响超过创伤应激;()应激刺激强度越大,机体的应激反应出现越早;(4)湿热、创伤以及复合应激均可引起胃粘膜、脑组织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病理变化的程度与应激刺激的强度成正比;(5)干球温度(38士1)℃,相对湿度(65士5)%,时间 120mi。的气象条件可引起兔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机体组织细胞的严重损害、甚至死亡;(6)急性应激反应30~gO。山是决定机体内环境是否可以维持稳态的关键时期,早期动态观察生理指标、胃肠应檄撤素的变化,对把握干预时机,提高机体对应激的适应能力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