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顺序聚合方法,首先利用蓖麻油(CO)与2,4一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反应生成预聚体(CO-PU),然后将CO-PU与丙烯酸-2-羟-3-氯丙酯(HCAA)混合,用过氧化苯甲酰(BPO)作引发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DBTDL)作催化剂制备出了一种新型的聚氨酯互穿网络聚合物(IPN-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利用游离TDI和—NCO的测定,研究了反应条件对CO-PU合成的影响;利用拉伸强度的测定,研究了体系组成对IPN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热分析(DSC、TG)研究了IPN的结构及其耐热性能。结果表明:升高反应温度,CO-PU中游离TDI和剩余—NCO的含量都逐渐降低;提高nNCO/nOH比例,CO-PU中剩余—NCO的含量逐渐增大,游离TDI含量也逐渐增大;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NCO含量逐渐减小;加入催化剂DBTDL后,—NCO的含量明显降低。在常温条件下,CO-PU能够与HCAA形成IPN;随着固化时间的延长,IPN的拉伸强度逐渐增大,8d后基本达到最大值22.06MPa;增加nCO-PU/nHCAA或CO-PU中nNCO/nOH,IPN的拉伸强度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在BPO和DBTDL的用量分别为0.5%和0.2%时,CO-PU/HCAA的拉伸强度最大;在形成CO-PU/HCAA后2265cm-1处的—NCO特征吸收峰基本消失。在受热过程中IPN的分解是分步进行的,热分解分为三个阶段,在220℃~328℃首先分解的是聚氨酯网络,失重率为33.09%,然后在328℃~440℃时聚烯烃网络分解,失重率为53.32%,最后在440℃~500℃是整个体系开始分解形成小分子的过程,失重率为8.69%;体系组成对IPN的耐热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在nCO-PU/nHCAA为4:1、6:1和7:1的IPN中,nCO-PU/nHCAA为6:1的IPN耐热性最好,nNCO/nOH为2.0、2.5和3.0的IPN中,nNCO/nOH为2.5的IPN耐热性最好。聚氨酯网络的分解主要形成CO2、H2O和异氰酸酯、醇等,聚烯烃网络的分解主要形成烯烃、烷烃化合物;CO-PU/HCAA热分解反应是一级动力学,其热分解活化能根据体系组成不同而不同,nCO-PU/nHCAA为4:1、6:1和7:1的CO-PU-2.5/HCAA热分解活化能分别为:52.88kJ/mol、59.42kJ/mol和53.53kJ/mol;nNCO/nOH=2.0、2.5、3.0的IPN热分解活化能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