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对公共服务方式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就提出了公共服务社会化理念。它主要根据不同公共服务项目的性质和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鼓励各种非营利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兴办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各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从服务的提供主体上来说,公共服务社会化打破了以往仅仅由政府这一个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的局面,引入非营利组织、社区组织甚至企业和个人来提供公共服务,使服务提供主体多样化、社会化;从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享用者的关系来说,公共服务社会化更强调二者的互动和作为服务享用者的公民的权利和主导地位,而不是完全由政府来主导整个公共服务提供的过程。总之,公共服务社会化优化了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更好的保证了公民的权利,同时对于提高政府的效率也具有-定的作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八条的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这就明确规定了档案机构的性质是文化事业机构,由于我国的国情以及档案的特殊性,档案工作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服务的对象也是面向整个社会,因此,从它的性质来说,档案服务是一种公共服务。在新公共管理改革潮流以及公共服务社会化的趋势下,档案服务社会化也成为档案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和根本目标就是为党和国家以及人民提供档案服务,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档案服务社会化无疑是创新档案服务理念、优化档案服务方式、提高档案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出发,借鉴其中的新公共服务等理论来解读档案服务,将档案服务纳入公共服务的范畴中进行深入理解,对以往将研究范围仅限于档案学领域内的做法进行了创新。加之吸收美国的成功经验,以期对我国档案服务社会化有所启示。文章主要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明了文章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并通过对当前学术界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分析,归纳出国外的研究现状,梳理了国内的研究脉络。在第二部分,对与本文研究相关的一些概念进行了解读,分别阐释、辨析了“档案利用”与“档案服务”、“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公共服务社会化”与“档案服务社会化”的概念。随后对美国的档案服务进行了介绍,归纳出其中的公共管理思想,总结了对我国的影响与启示。第三部分对我国档案服务社会化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我国档案服务社会化取得了以下几点成绩:档案服务社会化理念深入人心;重视收集、丰富馆藏,为档案服务社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兴技术和设备得到积极应用,有效提升了档案服务社会化的水平;社会组织逐渐介入,档案服务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档案馆开放、舒适的环境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另外,也阐明了我国档案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部分档案馆馆藏结构不够优化,难以有效满足社会需求;档案部门的工作缺乏科学管理;未能将当前的科技成果同档案工作有效结合;档案部门与社会存在沟通障碍;当前档案部门运行体制和机制限制了档案服务社会化发展。最后基于公共管理的视角对我国档案服务社会化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利用了公共选择理论、制度主义理论和博弈论等理论。第四部分,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提出了我国档案服务社会化的宏观措施,包括我国档案服务社会化的制度建构、实现路径以及实现机制。在最后一部分,根据上文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公共管理视阈下推进我国档案服务社会化的对策,即根本动力——建立多元主体互动的机制;注入活力——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合力——畅通沟通渠道;寻求支持力——借鉴社会化服务方式;内在动力——提高管理水平;外部推力——加强社会监督。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出发,利用公共服务社会化的有关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档案工作的具体特征,希望能够拓宽档案服务社会化的视野,为我国档案服务社会化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