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但20世纪社会主义不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而是在经济落后国家首先建立起来,这样就出现了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基础之间的巨大反差,凸显了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独特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在此背景下,如何结合自己的具体国情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这些国家无法回避和绕开的问题。列宁晚年就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开启了经济落后国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探索的起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与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历史之鉴,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启示与指导作用。分析、研究列宁晚年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建设理论探索上继承和发展列宁晚年思想历史、逻辑过程,总结经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共性问题与建设规律;二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放入经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总的框架中去审视,从新的视角来考察它的地位和作用,既要看到其对前人的继承,更要看到它的重大创新,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我们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三是从建设理论的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来看待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切实的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根基的理论创新,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以经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探索为研究问题的视角,运用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及比较研究等方法,沿着列宁晚年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切入主题,指出列宁晚年思想揭示了经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的“迂回”战略的一般选择,深入分析、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党的建设理论与列宁晚年相关思想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基本经验及其在新的形势下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最后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探讨经济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合理性以及社会主义对经济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价值所在。全文主要分五个章节来论述,分别为:第一章主要论述经济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运行规律的的研究,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他们在晚年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设想。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内外环境的变化,原本统一的社会主义理论、运动东西方历史分野渐成。十月革命开创了经济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但同时其在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发展上面临着一系列理论难题,如何解答这些理论难题,关系着这些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前途与命运。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列宁晚年在实践的启示下,提出了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思想。列宁晚年思想有着科学的内涵、显著的特征和重要的历史地位。正是这一思想揭示社会主义“迂回”发展的战略思想,它也构成了经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列宁晚年思想具有理论的相通性,在探索主题、所处环境等方面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实际上,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是列宁晚年思想精神内核的延续和发展。第三章逻辑的、历史的论述、分析了列宁晚年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内在联系。列宁晚年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执政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构想,这些新构想是根据苏俄这一经济落后国家的实际来思考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对列宁晚年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本章从这种内在联系的论述中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经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延续与创新,它具有理论的、历史的根基性,从这一点来看,它不仅具有国别意义,也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第四章主要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基本经验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理论创新的迫切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继承和发展列宁晚年思想过程中初步总结了一些基本经验,这些基本经验也反映了经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需要。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克服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需要不断推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第五章为本文的总结,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揭示了经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正当性、合理性及其对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价值所在。经济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不违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并非是“历史的误会”。对于经济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路径而言,社会主义是应然选择,体现了其价值所在。结语是对全文研究及其结论的简要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