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公路经常会穿越一些工程地质条件不良的软土地带,软土地基会对公路路基稳定性产生严重的危害,同时,其不均匀沉降也是导致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和沉降观测的研究对公路建设十分重要。面对这些软土地基处理的需要,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水泥搅拌桩法以施工速度快,施工过程中无振动、无噪音、无地面隆起,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不产生有害影响等优点而日益受到关注。哈尔滨市松花江漫滩区软土由松花江曲流作用垂向沉积形成,属河漫滩相软土,其厚度分布不均匀,主要成分为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和粉砂土,具有显著的区域特点。论文依托哈尔滨市松北区“哈尔滨科技创新城193规划路建设项目”,试验路段位于K0+380~K0+620路段,属于松花江河漫滩区,原始地貌为湿地,后采取“吹砂筑岛”施工工艺,利用绞吸式挖泥船获取的江沙从堤岸在道路工程位置筑起用于建设的“大岛屿”,在道路地基土中有2~6m厚的软土地基,成分为淤泥质土、粉砂和粉质粘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此路段软土路基处理选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法。论文首先通过现场地质勘查得出研究区软土层的位置和厚度,并对各个深度的土样进行了室内物理性质试验和直接剪切试验,得到各土层的物理性质参数以及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以了解试验路段地基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然后对研究区试验路段所采用的水泥搅拌桩法加固道路软土地基的设计、施工工艺等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重点研究了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检测检验以及工后沉降控制。最后,在研究区的典型路段K0+400和K0+500断面均布置了沉降监测点,对道路的左路肩、中央位置和右路肩等位置的沉降数据进行定期不间断的监测,通过一年多的实测数据,监测出水泥搅拌桩法处理后的道路最终沉降量变化,研究水泥搅拌桩处理后的试验路段地基稳定性及沉降特性,分析水泥搅拌桩处理松花江河漫滩相软土地基的效果,并分析影响沉降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监测所得水泥搅拌桩的实际沉降小于理论的计算值,说明试验段路基处理效果良好,可以满足工后沉降要求,同时也表明研究路段的水泥搅拌桩桩设计方案合理。由此可鉴水泥搅拌桩通过加固道路的地基承载力,减少了道路地基工后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