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一种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传染病。我国HBV感染者有9300多万人,其中3000多万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目前HBV慢性感染的免疫机制尚未明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天然免疫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和单核细胞(monocyte, MO)作为重要的天然免疫细胞,其在HBV感染慢性化机制中发挥的作用值得探究。干扰素a (interferon-alpha, IFN-a)是人体抵御病毒感染的重要屏障,CHB患者体内是否存在IFN-a分泌下降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人体95%以上的IFN-a由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c cell, pDC)分泌。单核细胞(monocyte)亦是分泌IFN-a的重要来源,单核细胞是否存在IFN-a的分泌下降未见报道。CHB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抗病毒治疗。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 NUCs)药物的问世掀开了抗病毒治疗新的篇章。国内外对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做了大量研究,但多来源于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国内尚需进一步丰富拉米夫定(1amivudine, LAM)、替比夫定(telbivudine, LdT)及恩替卡韦(entecavir, ETV)在临床真实世界中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长期随访资料。研究目的本研究第一部分旨在检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分泌IFN-a的情况,以探究其外周血pDC和单核细胞功能是否存在缺陷。本研究第二部分旨在探究真实世界中CHB患者长期口服NUCs药物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并比较LAM, LdT,及ETV的疗效差异。方法本研究第一部分前瞻性纳入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肝炎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例,与之年龄相匹配的HBV携带者16例。健康对照组来源于北京协和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与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18例。采集血样,分离PBMC,分别与CPG寡聚脱氧核苷酸2216(cytosine guanine dinucleotides oligodeoxy nucleotides, CPG ODN2216)、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acid,poly I:C)刺激共培养,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的方法测量其分泌IFN-a量。本研究第二部分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4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肝炎门诊就诊的CHB患者87例,最长随访时间为192周,每3个月评估其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水平、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B virus Deoxyribonucleicacid, HBV DNA)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探究LAM,LdT,及ETV单药治疗的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e抗原转换及耐药情况。结果第一部分经ODN2216刺激后,CHB组患者PBMC分泌IFN-α量平均为31.20(7.33~44.04)pg/ml, HBV携带者组PBMC分泌IFN-α量平均为109.91(13.74~240.27)pg/ml,健康对照组PBMC分泌IFN-α量平均为107.95(48.59~227.33)。CHB患者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7)。CHB患者组明显低于HBV携带者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7)经poly(I:C)刺激后,CHB患者组PBMC分泌IFN-α量平均为37.50(4.40~44.45)pg/ml,HBV携带者组PBMC分泌IFN-a量平均为10.44(3.46~36.08)pg/ml,健康对照组PBMC分泌IFN-a量平均为7.06(2.89~22.80)pg/ml,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427)。第二部分1.LAM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96周和144周HBV DNA抑制率为68.8%,63.2%,80.0%,81.8%。ALT复常率为72.2%,80.0%,90.9%,83.3%。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1.1%,18.2%,33.3%,37.5%。2.LdT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96周和144周HBV DNA抑制率为90.9%,90.9%,66.7%,80.0%。ALT复常率为63.6%,88.9%,100.0%,80.0%。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2.5%,14.3%,40.0%,50.0%。3.ETV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96周和144周HBV DNA抑制率为84.8%,83.3%,100%,85.7%,ALT复常率为80.6%,88.9%,70.0%,75.0%。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0%,10.0%,22.2%,28.6%。4.病毒学耐药方面,LAM累积病毒学突破率为40.9%,LdT组累积病毒学突破率为15.4%,ETV组累积病毒学突破率为5.0%。结论第一部分:1.HBV携带者和健康对照PBMC中树突状细胞分泌IFN-α的量显著高于单核细胞。2.HBV携带者与健康对照相比,PBMC中树突细胞分泌IFN-α无显著差异。3.CHB患者相比HBV携带者、健康对照,PBMC中树突状细胞分泌IFN-α明显下降。4.CHB患者、HBV携带者相比健康对照,PBMC中单核细胞分泌IFN-α无显著差异。第二部分:1.病毒学应答方面,随访至144周,三组药物治疗无统计学差异。ETV组获得较高的HBV DNA抑制率,其次为LAM组和LdT组。2.生化学应答方面,随访至144周,三组药物治疗无统计学差异。LAM组获得了较高的ALT复常率,其次为LdT组和ETV组。3.e抗原血清学转换方面,随访至144周,三组药物治疗无统计学差异。LdT组获得了较高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其次为ETV组和LAM组。4.病毒学耐药方面,LAM累积病毒学突破率远远高于其余两组,LdT次之,ETV组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