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宫金矿田分布于豫西熊耳山北麓,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隆、熊耳山隆断区,华山-熊耳山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第三级构造单元——熊耳山幔枝构造外围拆离带。熊耳山地区是河南第二大产金区,上宫金矿田又是其典型代表,并且被广大专家学者所关注,本区研究程度较高,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充分参考、分析、利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研究进展,从区域构造出发,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控矿构造、成矿作用等方面的研究,用幔枝构造新视角分析了上宫金矿田控矿构造条件,探讨了幔枝构造控矿特征,初步建立上宫金矿田的控矿模式。主要认识有:1.熊耳山幔枝构造是主要的控矿构造,上宫金矿田位于幔枝构造外围拆离滑脱带内,在近东西向的拆离带上盘的反倾向铲状断裂控制了上宫、干树等矿床。2.熊耳山地区主要成矿带控矿构造、金矿田控矿断裂、金矿体控矿裂隙是在幔枝构造背景下形成了统—的成矿构造系统。多期次活动的断裂构造的分枝、复合叠加部位,构造带产状空间变化转折部位及主构造面两侧近上、下盘处均利于矿体的分布。3.与岩浆期后热液有关的蚀变作用发育,中酸性围岩多发生黄铁绢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富钙的中基性岩石多发生铁白云石化、硅化、绢云母化及碳酸盐化等。与蚀变岩石相伴产出的金属硫化物矿化直接或间接反映金矿床的空间分布位置。4.通过同位素分析数据表明矿区内成矿物质来源以深部为主,成矿溶液以岩浆水为主,混有大气降水和变质水,表明了矿床成矿和深源岩浆水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