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地理信息对旅游者感知与行为的表征——都江堰景区的实证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多数旅游者感知研究的数据源均采用调查问卷,本文利用自发地理信息(VGI)作为数据源,将旅游者对旅游地的形象感知和旅游行为特征进行合理表征。以都江堰景区为实例,将从Google Earth上采集的旅游者自发上传的景点照片进行信息提取和分类整合,借鉴文本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在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支撑下,深入挖掘照片中的空间信息和文本信息,并通过照片反演旅游者的旅行路线,从而探讨旅游者对都江堰景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的感知情况与旅游行为特征。  本研究表明,从微观角度,照片的空间信息和文本信息映射出旅游者感知中的都江堰景区的景点等级,共有7个主要知名景点;而且旅游者对7个主要景点的空间位置感知与景区实际景观位置达到耦合;具体景点的地理位置能够影响旅游者对其形象感知的认知程度;同时旅游者对这7处主要景点各自的感知范围和感知特点具有明显差异。令旅游者叹为观止的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其中分水工程鱼嘴上镜率最高。与其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二王庙也是游客关注的重点,并且两者之间的内在文化关联也是许多旅游者感知的内容。各具体景点照片的详细信息折射出旅游者对都江堰渠首工程的赞美之情,对古人聪明才智的敬仰,对治水先驱李冰父子的缅怀,对秀美河山的喜爱,以及对伟大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从宏观角度,83.1%的照片描述的是都江堰景区的人文景观。贯穿563张样本照片的是旅游者对都江堰景区浓厚的地域特色的感知,即都江堰的水文化。具体通过水资源科学、治水方针、治水人物、民间传说与民俗风情5个方面表现出来。另外,照片还反映出旅游者对景区内环境的关注以及对特殊地理事件的关心。巧妙利用照片反演旅游者的旅行路线,并通过计算不同作者的旅行路径长度和平均照片距离来量化旅游者在旅游地内部的感知变化情况。发现不同旅游者的旅行路线存在显著差异,对景点感知的跨度和频度也各不相同。分析总体旅行路线特征,并确定出热门旅行路线和中心景点。本研究丰富了旅游者感知研究的分析视角,提供了新的数据获取渠道,并大胆尝试对自发地理信息中的照片数据进行空间信息和文本信息的挖掘,为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者感知提供了新的实证参考,对旅游景区规划、旅游产品开发和行销以及旅游地形象塑造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推进,土地的非农化进程加快,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区域土地利用出现了结构失衡、低效利用等问题,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促进土地资
湿地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支持系统。但由于长期以来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湿地资源,以致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
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必经之路,是我国保护耕地的重要举措。进行科学的时空配置是土地整理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土地整治规划是否合理、施工能否顺利进行。农
罗布泊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脆弱的生境环境,使其对气候变化反应十分敏感。它的环境变化不仅直接影响自身生态环境,而且对全国乃至亚洲干旱区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因此,研究罗布泊地区气候变化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干旱区气候与环境变化,且对于保护其脆弱敏感的生态环境及科学气候预测有深远意义。本文以罗布泊地区6个气象站点19572017年的逐日气温及降水量资料为基础,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多项式拟合法、移动平均法、
学位
我国人口众多,耕地和耕地后备资源相对比较稀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土地资源的稀缺性问题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之下,开展土地整理项目,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