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的生态学基础是从生态学的角度,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方法去探究、解释课程中的现象和问题。对课程的生态学基础进行研究,有助于扩展和深化课程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推动中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为解决课程改革中的众多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生态学有关思想和方法被引入课程领域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开始了课程的生态学基础的研究和探讨。已有研究大多以教育或课程与环境之间关系、教育或课程生态系统、教育资源分布等为线索展开探究,但仍存在研究领域不够明确、深入程度尚且不足等问题。鉴于已有的课程生态学基础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应致力于科学地引入生态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生态学理论中,贯穿生态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结构、生态环境、生态位等,它们是整个生态理论的骨架,整体有序原理、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原理、循环再生原理、反馈平衡原理、输入输出动态平衡原理、最小因子原理等基本原理是课程生态学基础研究的重要基础和方法论。以生态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基础,从静态的角度审视课程,课程首先是一个教育生态系统,其生态环境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坏境三个类型,课程与其生态环境共同形成了多要素相互作用的教育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联系性、共生性、开放性、动态平衡性等五个生态学特征。课程要素的生态学分析以课程生态系统的特征为依据,分别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要素的生态学特征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理念、原则和要求。从动态的角度审视课程,尝试性地探究了生态学作为课程基础的运行机理,即课程生态的限制因子效应、花盆效应、耐受效应、生态位效应、边缘效应、阿里氏效应、整体效应几个部分,同时深入分析了课程的三个功能实现机制: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以此明确课程生态理论的研究领域,丰富课程生态理论的研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