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伦理关系主要界定师生双方在教育教学中的权利义务与角色要求,指的就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共同遵守社会道德观念和伦理原则,享有一定道德权利、并承担一定道德责任的关系。良好的师生伦理关系对于师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学业的提高、智能的培养,以及促进其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都将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很多高职院校都很注重师生伦理关系,都在想方设法加强师生道德教育和道德约束,以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师生道德修养,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师生伦理关系还是呈现出了师生情感疏离化、师生交往功利化等畸变现象。师生互不信任、互不干涉、互不往来,使得学生对老师缺乏必要的尊重,没有敬仰感;老师也因此倦怠,对职业没有神圣感,造成恶性循环。本文以在株洲市五所高职院校所作的抽样调查和座谈、单个访谈的数据、资料为事实依据,对引发这种畸变现象的原因做了深入的分析探讨,这主要包括社会错误思潮的影响、学校对师生道德素质评价的忽略、师生自我角色认知的片面、学生道德意志力的薄弱四个方面。我们要想走出这种尴尬的师生伦理关泵困境,必须相应地倡导和谐师生观念、创造良好校园文化、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四管齐下。只有社会、学院、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高职院校的师生伦理关系才可以逐渐达到一种平等尊重、公正信任、民主和谐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