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精准扶贫、美丽乡村等工作的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研究成为了我国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荔波县为研究区,借助统计学及空间分析软件,分析了荔波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化特征、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力,并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釆用动态度模型,模拟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的速度,其规模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总的来说呈总体上升趋势; (2)为了了解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分布形态,分别利用Ripleys K函数及核密度估算法,判断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聚集程度及密度变化,结果表明,荔波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呈均匀小聚居分布;其密度呈“一核多中心”破碎化的空间分布格局; (3)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经济社会角度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力,驱动力因子依次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地区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用机械总动力、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农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揭示农村居民点用地地理环境驱动力,驱动因子为人均耕地面积、道路网密度和到乡(镇)中心距离; (4)利用扩展源分级对MCR模型进行修正,模拟居民点扩展,将研究区未来的发展布局分为优先建设区、可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及不易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并相应提出了: 1)改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 2)在保护环境中发展更宜居居民点; 3)生态优先,迁村并点; 4)发展乡村旅游或整村搬迁的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