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作着,快乐着,幸福着,这是生活的最高境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师生常常缺乏幸福感。教师对现实环境不满意:学生没有想像中的聪明,待遇不能与付出等值,竞争无法令身心放松。学生同样是:教师不像想象的优秀,成绩不能与付出等值,考试无法令身心放松。校园中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现象,比如教师缺乏教学热情,职业倦怠;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厌倦学习。师生感觉身心疲惫,心灵"缺氧"。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师生因为心灵"缺氧"才导致热情、动力的缺乏?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构建和谐校园,首先要关注师生的幸福感,要补充他们心灵的氧气.让师生身心和谐。
【关键词】幸福教师幸福学生幸福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引导者,其教书育人的目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让人成长为自由的,全面的发展的人。其中幸福感是最重要的要素。试想一个不幸福的教师怎么能让学生获得人生的幸福?
要想成就幸福课堂的教师要有职业幸福感,教师、业幸福感,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感受到这个职业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且能够产生愉悦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输出和传递,就像是把一个知识从一仓库搬到另一个仓库,这样一来,老师就成了知识的"搬运工"职业活动就成了一种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日复一日按部就班的工作,循环重复的课堂教学使广大教师身心疲惫,产生了职业倦怠。沦为毫无创新意识的教书匠。在这种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一种义务和奉献,只想到自己在付出,在看到对他人的意义和帮助,这种生活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自己,证实自己生活得有价值 有意义,所以工作不仅仅是生活,而工作本身就是生活。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不仅仅是教学生,不仅仅是育人,它是教师自身的一种生存方式和生命活动。通过这种生存方式和生命活动,教师获得了生活的意义。当我们的教师对我们的工作有了正确的认识,便有了创造工作,感受工作,享受幸福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上出幸福的课堂,培养出幸福快乐的学生。
因为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只有充分张扬个性,肯定自我,才能使教育成为一种让人幸福、令人羡慕的职业。其二,不仅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童年,还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人生。所谓幸福童年,是指快乐的校园生活;所谓幸福人生,是指为孩子今后人生奠定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幸福是一种心理体验,也是一种追求的过程,在这种体验与追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感知幸福、创造幸福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就是将相对较高的教师的幸福能力"移植"到幸福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身上去,使学生从主要由教师赋予其幸福逐渐转变为主要由自己去创造和享受幸福
在幸福教育中,师生在幸福上是相互 "感染"的。幸福作为一种内在体验,是"独享"的,但通过外部表情,幸福又可以与他人"分享"。当教师的内部体验外化为表情时,教师的幸福就变成了一种可被观察的对象,学生通过识别教师的表情,在自己内心激起同构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又外化为学生的表情。教师通过学生表情的反馈强化了自己的幸福体验,学生的幸福感也因此渐次强烈。这样,在幸福上,师生双方相互感应,不断激荡,慢慢消解中介隔离最后达到同悲共欢的融合境界。这是一种"忘我"的体验。教师"忘掉"了自己的角色,心无旁骛,意到情随,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处理得恰如其分,对一切问题都驾轻就熟,对任何变化都应付自如,把一切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却又浑然不觉。学生也在"忘我"之中随着教师的指引,沉浸在浓郁的情感气氛之中,他们或愤或悱,或悲或喜,或怒或笑,忘掉了一切杂念,甚至也忘了下课的铃声。师生似乎就是为了教育而教育,没有担扰,没有媚俗,他们纯净地迷醉于此时此刻,甚至还忘了此时此刻的"反常"表现。幸福教育就是师生双方在教育过程中的生活"游戏"。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 "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毛泽东在1934年1月就对苏维埃的教育教育制定了人道主义的办学方针:"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使广大的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1990年通过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宣称:教育是人的权利,教育应该造福于人,使人幸福。幸福是不仅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它同时也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在当今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幸福是人的追求,也是人的需要。然而人的幸福的获得需要教育来实现。幸福在教育方面不仅包括学生的幸福,包括老师的幸福。教学过程中要有幸福,接受教育之后的人更要有幸福。现实教育的幸福与理想教育的幸福实现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幸福的教育有实现的可能。
曾听过一位老师关于"幸福"的讲谈,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幸福无小事,面对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我们要有爱心、耐心、宽容心、更重要的爱学生首先要学会爱自己。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才能给孩子以幸福。回顾在我几年教书生涯点点滴滴,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和孩子们之间的一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却能带给我和孩子们幸福快乐的事。
有一年我带二年级,我们班有个小男孩,课堂上听课不专心,表现出疲惫状态,精力不够集中,常常让我很生气,于是我在课堂上大声呵斥犯错的他,只因为觉得这样才会在全班起到震慑作用,却没有去想这个学生会有什么感受,而他也只是片刻的安静,同时也忽略了同样坐在教室中其他的那些满怀期待等老师讲授知识的同学。课下我我怀着一种要狠狠的告他一状的心态,播打了他妈妈的电话,而小男孩就站在我身边,电话打通了,而我们的谈话内容却出呼小男孩的意料之外,我对她妈妈说:"天气这么冷,孩子只穿了一件毛衣,给孩子送件衣服吧,别冻着了"此时我看到孩子充满感谢的眼神。第二天的课堂上这个小男孩的表现是可想而知了,听讲那么的认真,发言那么的积极。小男孩子如此好的表现,也带动班上其他的小朋友。这么一系列的变化,只是我们的一个态度而已,孩子幸福了,我们也收获了幸福。
曾读过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有两滴水,在相隔很远时,没有任何的牵连。可是当把他们互相接近,在一个适合的空间范围内,他们会突然地聚集、合并在一起,两滴水就成了一滴水。"确实,在一个集体里,需要一个团结的氛围,而团结也正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组合而成。我们渴望我们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就像是水和水之间的关系,互相交融,互相接纳,互相包容,互相共享,那样"幸福课堂"则幸福矣!
作为我们老师有必要认识到,学生就是上帝,当你的学生在你的课堂上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时,他会成为你的"回头客"。 有一首歌唱得好:你眉头开了,所以我笑了。你眼睛红了,我的天灰了……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上出幸福的课堂,培养出快乐幸福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摘抄自《幸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王长华
【关键词】幸福教师幸福学生幸福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引导者,其教书育人的目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让人成长为自由的,全面的发展的人。其中幸福感是最重要的要素。试想一个不幸福的教师怎么能让学生获得人生的幸福?
要想成就幸福课堂的教师要有职业幸福感,教师、业幸福感,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感受到这个职业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且能够产生愉悦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输出和传递,就像是把一个知识从一仓库搬到另一个仓库,这样一来,老师就成了知识的"搬运工"职业活动就成了一种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日复一日按部就班的工作,循环重复的课堂教学使广大教师身心疲惫,产生了职业倦怠。沦为毫无创新意识的教书匠。在这种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一种义务和奉献,只想到自己在付出,在看到对他人的意义和帮助,这种生活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自己,证实自己生活得有价值 有意义,所以工作不仅仅是生活,而工作本身就是生活。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不仅仅是教学生,不仅仅是育人,它是教师自身的一种生存方式和生命活动。通过这种生存方式和生命活动,教师获得了生活的意义。当我们的教师对我们的工作有了正确的认识,便有了创造工作,感受工作,享受幸福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上出幸福的课堂,培养出幸福快乐的学生。
因为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只有充分张扬个性,肯定自我,才能使教育成为一种让人幸福、令人羡慕的职业。其二,不仅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童年,还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人生。所谓幸福童年,是指快乐的校园生活;所谓幸福人生,是指为孩子今后人生奠定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幸福是一种心理体验,也是一种追求的过程,在这种体验与追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感知幸福、创造幸福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就是将相对较高的教师的幸福能力"移植"到幸福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身上去,使学生从主要由教师赋予其幸福逐渐转变为主要由自己去创造和享受幸福
在幸福教育中,师生在幸福上是相互 "感染"的。幸福作为一种内在体验,是"独享"的,但通过外部表情,幸福又可以与他人"分享"。当教师的内部体验外化为表情时,教师的幸福就变成了一种可被观察的对象,学生通过识别教师的表情,在自己内心激起同构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又外化为学生的表情。教师通过学生表情的反馈强化了自己的幸福体验,学生的幸福感也因此渐次强烈。这样,在幸福上,师生双方相互感应,不断激荡,慢慢消解中介隔离最后达到同悲共欢的融合境界。这是一种"忘我"的体验。教师"忘掉"了自己的角色,心无旁骛,意到情随,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处理得恰如其分,对一切问题都驾轻就熟,对任何变化都应付自如,把一切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却又浑然不觉。学生也在"忘我"之中随着教师的指引,沉浸在浓郁的情感气氛之中,他们或愤或悱,或悲或喜,或怒或笑,忘掉了一切杂念,甚至也忘了下课的铃声。师生似乎就是为了教育而教育,没有担扰,没有媚俗,他们纯净地迷醉于此时此刻,甚至还忘了此时此刻的"反常"表现。幸福教育就是师生双方在教育过程中的生活"游戏"。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 "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毛泽东在1934年1月就对苏维埃的教育教育制定了人道主义的办学方针:"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使广大的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1990年通过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宣称:教育是人的权利,教育应该造福于人,使人幸福。幸福是不仅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它同时也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在当今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幸福是人的追求,也是人的需要。然而人的幸福的获得需要教育来实现。幸福在教育方面不仅包括学生的幸福,包括老师的幸福。教学过程中要有幸福,接受教育之后的人更要有幸福。现实教育的幸福与理想教育的幸福实现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幸福的教育有实现的可能。
曾听过一位老师关于"幸福"的讲谈,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幸福无小事,面对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我们要有爱心、耐心、宽容心、更重要的爱学生首先要学会爱自己。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才能给孩子以幸福。回顾在我几年教书生涯点点滴滴,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和孩子们之间的一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却能带给我和孩子们幸福快乐的事。
有一年我带二年级,我们班有个小男孩,课堂上听课不专心,表现出疲惫状态,精力不够集中,常常让我很生气,于是我在课堂上大声呵斥犯错的他,只因为觉得这样才会在全班起到震慑作用,却没有去想这个学生会有什么感受,而他也只是片刻的安静,同时也忽略了同样坐在教室中其他的那些满怀期待等老师讲授知识的同学。课下我我怀着一种要狠狠的告他一状的心态,播打了他妈妈的电话,而小男孩就站在我身边,电话打通了,而我们的谈话内容却出呼小男孩的意料之外,我对她妈妈说:"天气这么冷,孩子只穿了一件毛衣,给孩子送件衣服吧,别冻着了"此时我看到孩子充满感谢的眼神。第二天的课堂上这个小男孩的表现是可想而知了,听讲那么的认真,发言那么的积极。小男孩子如此好的表现,也带动班上其他的小朋友。这么一系列的变化,只是我们的一个态度而已,孩子幸福了,我们也收获了幸福。
曾读过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有两滴水,在相隔很远时,没有任何的牵连。可是当把他们互相接近,在一个适合的空间范围内,他们会突然地聚集、合并在一起,两滴水就成了一滴水。"确实,在一个集体里,需要一个团结的氛围,而团结也正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组合而成。我们渴望我们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就像是水和水之间的关系,互相交融,互相接纳,互相包容,互相共享,那样"幸福课堂"则幸福矣!
作为我们老师有必要认识到,学生就是上帝,当你的学生在你的课堂上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时,他会成为你的"回头客"。 有一首歌唱得好:你眉头开了,所以我笑了。你眼睛红了,我的天灰了……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上出幸福的课堂,培养出快乐幸福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摘抄自《幸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王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