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第一部分吲哚菁绿排泄实验评估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在评估术中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肝脏外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行肝部分切除术的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术中是否阻断第一肝门随机分为阻断组(23例)和未阻断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术前肝脏功能情况,术前、术中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R15、术中R15),术前及术中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的变化(ΔR15),以及术后肝功能情况。结果:未阻断组术中R15(术中R15)显著低于阻断组(P<0.05),而未阻断组ΔR15也显著低于阻断组(P<0.01),两组术后同时间点ALT、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菁绿排泄试验(ICG)作为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有效方法,采用术前与术中ICGR15的差值(ΔR15)能很好的评估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RIR)。研究第二部分S-腺苷蛋氨酸对慢性乙肝肝硬化伴肝细胞癌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目的:评估S-腺苷蛋氨酸(SAMe)对肝部分切除术中采用Pringle’s法导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否有保护作用,特别是对于肝细胞癌伴慢性乙肝肝硬化的患者。方法:81位肝癌伴慢性乙肝肝硬化需行肝部分切除术并且术中需阻断第一肝门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预处理组(PR组,n=26),患者于术前两小时接受SAMe预处理,后处理组(PO组,n=25),患者于术后六小时给予SAMe处理,对照组(Control组,n=30)患者不接受任何形式的SAMe。采集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血样测量血清转氨酶,胆红素以及炎性因子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三组间年龄,性别,肝门阻断时间以及肝功能测试均无统计学差异。与PO组和Control组比较,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PR组显著降低;在PO组对比Control组TBIL和DBIL也显著降低。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作为肝脏储备功能的观测指标,测量关腹前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PostICGR15),三组中PR组肝脏储备功能最佳。在PR组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另外伴有肝硬化的患者术后ALT和AST恢复的更快,变化率(D-value)更显著。结论:SAMe预处理可以减轻肝部分切除术中肝门阻断导致的HIRI,特别对于慢性乙肝肝硬化的患者效果尤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