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交通建筑无障碍设计研究——以铁路客站建筑为例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e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提高,老年人及残障人士等出行困难群体参与社会活动的需求不断增加。一方面,社会对公共交通设施服务该群体的要求越来越高,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适应国民经济水平、满足交通弱势群体的设施完善,势必积极地推动公共运输事业的发展。作为国家交通运输命脉的铁路运输系统,具有广大的受众旅客,供求关系的矛盾更为典型。如何更好地进行交通设施的无障碍设计,提高全民的交通出行质量,为出行困难人群提供平等的、共享的服务是目前交通设施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无障碍设计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关注交通弱势群体的出行需求,重点考察具有广泛受众的、处在重要发展时期的铁路客站建筑,深入探讨我国交通建筑无障碍设施发展水平、无障碍设计内容、过程及实施效果,对铁路客站无障碍设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通过实地考察,论文分析研究了当前我国交通建筑中无障碍设计的现状问题,研究比对国内外无障碍设计的理论、经验,提出了铁路客站交通建筑无障碍特征需求、铁路客站交通建筑无障碍设计的补充内容及铁路客站无障碍设计整体策略。论文分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首先,分析和整理了国内外无障碍设计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无障碍设计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及现状,并以此作为开展研究的社会背景;其次,对典型性特大型复合型铁路客站的无障碍设施设计进行实际调研,总结归纳铁路客站发展沿革与现状情况,提出当代铁路客站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标准中的未尽事项,并结合环境心理学、寻路理论等相关知识,对铁路客站无障碍设计特征需求等进行分析与总结;最后,着意完善并重点提出交通建筑在导盲系统、消除高差系统及标识引导系统几个方面的设计要点与原则,并结合铁路客站站前广场、建筑内公共空间、候车空间等主要功能区域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实施对策,对于无障碍设计理念缺少的设计思想进行了创新性补充。
其他文献
城市绿地以其发展地方经济、改善投资环境、丰富城市景观而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但是,人们对城市绿地建设、规划和管理,仍缺乏科学性的认识。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时有将“边
老龄化席卷全球,养老问题的关注度近年来越来越高,养老的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关于住区的适老性改造和老年社区已经是最近热门话题。而单位制住区因为其特殊的时代背景现存基数较大
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特殊的山水环境,巴渝人勤劳勇敢的创造精神,丰富的营造理念,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巴渝建筑文化。系统地研究巴渝文化特质,探索巴渝城市和建筑发展演变的时代特色
铁路承载着我国大量的中长途旅客运输,并且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事业不断发展,客站商业化趋势和综合体发展模式是大型铁路客运站的发展方向,客站建筑的空间组织发生了重大的变
本论文隶属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山西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14BG083,为其项目资助成果。民居建筑是人类所建造的各类建筑中最基本、最原始的一种建筑类
在当代,社会活动极大丰富,建筑被赋予更多、更高的要求;建筑理念的多元化发展需要大量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我们却面临着资源紧缺和环境恶化的问题。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临时性建筑作
现代中国的大学校园空间设计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以1950年以来的苏联教学建筑模式为主体的空间设计;二、引进欧美大学校园设计模式的空间设计。当代中国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
本文以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国内外国家公园的法律法规建设的情况、特点、经验启示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我国《风景名胜区条例》的不足;其次,有针对性的分别对我国现行国
北京在现有城区所在地建都城源于元代,明代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加以建设,并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扩建外城,形成内城(包括宫城、皇城)和外城两部分。本文应用国内外历史街区空间理
随着低碳经济社会的来临,建筑的节能减排也成为新的趋势,具备调节功能的生态性建筑表皮首当其冲成为建筑师们研究的重点。表皮的技术性史上第一次如此重要的占据了建筑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