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GERD是临床常见慢性病,全球不同地方的患病率不同。其发生机制主要是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的攻击作用增强,具体病因不详。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明显。目前国内外GERD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抑酸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GERD有着长期的经验,GERD在中医属于“反酸”、“噎醋”、“胸痹”、“咳嗽”等范畴。研究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价中药加味左金丸(左金丸与半夏泻心汤合方)结合膈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作用。将可纳入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加味左金丸结合膈肌生物反馈训练)和西药组,治疗结束后,统计二组在临床症状、胃肠动力学指标等的疗效差异。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消化专科门诊病人,连续入组首诊的原发性GERD患者,年龄18-65岁,一周内停服药物检查治疗。对照组PPI组给予泮托拉唑胶囊(40mg/日);治疗组PPI联合膈肌生物反馈治疗组在应用中药治疗同时进行膈肌反馈训练(2次/日,15-20min/次)。治疗组患者每周一次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反馈训练。观察反流症状、生活质量、抗反流药物使用情况、食管动力监测检查。在基线期行电子胃镜、食管测压及24小时食管pH测定,治疗前后采用五分法使用GERD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查量表(GERD-HRQL)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在基线期、治疗第4、8周后进行。采用三分法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包括4个主要症状,分别为烧心、反酸、反食和胸骨后疼痛,3个食管外症状,分别为咳嗽、气短、口中异味,在基线期、治疗第4、周8周后进行。食管动力检查参数:在基线、治疗第8周后进行。采用牵拉式,4方位测定LES压力、膈脚静息张力。所有数据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资料年龄、性别、病程、BMI、中医证型分布、主要症状分布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87例GERD患者中肝胃不和型13例(14.94%),肝胃郁热型60例(68.97%),痰气交阻型10例(11.49%),脾胃虚弱型4例(4.6%)。1.对GERD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基线期治疗组症状程度和频度积分为8.37±1.64,对照组为8.24±1.89,治疗8周后症状总积分治疗组为1.14±0.72,对照组为1.26±0.95,p>0.05,从统计学讲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但两组患者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治疗组症状改善下降了86.38%,对照组下降了84.71%,治疗第4周、第8周和基线期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2.对GERD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GERD对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GERD-HRQL主要研究患者在烧心、反酸、胸痛、吞咽不适等食管内症状的变化,腹胀、饮食习惯的变化,及对治疗的依从性方面。在治疗四周后两组均可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但两者并无明显差异,治疗八周后,治疗组6.1±3.50,下降幅度更大,对照组10.4±5.94,p<0.05,两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可能与中药治疗组在对腹胀和吞咽不适感的改善更加明显有关。3.对GERD患者食管动力及膈脚的影响治疗八周后,两组的LESP分别为:治疗组2.13±0.34mmHg,对照组2.09±0.61,p>0.05;在膈脚压力方面,治疗组吸气末为35.18±6.74mmHg,对照组为8.43±2.017mmHg,p<0.01,两组有统计学差异中药加膈肌生物以馈训练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前后的膈脚压力,从而提高了EGJ抗反流的屏障功能。4.对GERD患者临床总疗效的影响治疗八周后治疗组显效26例(60.47%),有效14例(32.56%),无效3例(6.98%),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93.02%;对照组显效23例(52.27%),有效16例(36.36%),无效5例(11.36%),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88.64%;经ridit分析,p>0.0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GERD的中医病因方面,肝胃郁热是主要发病因素,胃气上逆是其主要病机。2.中药加味左金丸合膈肌生物反馈训练可显著改善GERD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提高EGJ处膈脚的吸气末基础压,两组在改善患者主要症状及临床总疗效的短期疗效方面(八周)无明显差异,加味左金丸合膈肌生物反馈训练能够治疗GERD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