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重化工业化趋势日益明显,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碳排放问题本质上是能源问题,减排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然而,在存在要素偏向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并非一定能够实现能源节约。如果技术进步使得能源的投入份额相对增加,则称为技术进步具有能源偏向性。如果不考虑技术进步的方向,只是一味地追求技术进步的速度,对于节能减排而言可能是相反的效果。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能源偏向及其影响因素。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本文建立了技术进步要素偏向的测度模型。根据技术进步偏向的定义,本文采用两层嵌套的CES函数,推导出技术进步要素偏向的函数表达式,并且定义了技术进步偏向指数,用以测度技术进步的要素相对偏向,最终构建了测度技术进步偏向的联立方程系统模型。其次,采用1998-2010年中国工业部门的分行业分地区数据,测度了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性,重点考察了技术进步的能源偏向性。测度结果表明,资本、劳动、能源要素的全国平均技术进步偏向分别为:1.625%、-3.238%、1.615%,即中国当前的技术进步水平为资本和能源增用的、劳动节约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能源强度的变化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能源强度受到三方面的作用:乘数效应、技术进步的能源偏向、能源价格的变化率。全国平均水平而言,研究期内我国的能源强度降低5.23%,但是能源增用型技术进步提高了能源强度,并且在乘数效应的放大效果下,技术进步能源偏向的总贡献率为17.61%。因此,促进我国技术进步向能源节约方向发展,可以降低能源强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最后,通过构建面板计量模型,本文还分析了技术进步能源偏向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表明,市场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R&D支出对技术进步的能源偏向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减少能源消耗。因此,在政策方面,通过提高市场化程度,提升人力资本和加大R&D支出等方式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向能源节约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