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昆明地区分布的下垂虫草Ophiocordyceps nutans(Pat.)G.H.Sung,J.M.Sung,Hywel-Jones& Spatafora生境进行调查,共调查昆明野鸭湖和昆明西山4个样地,发现下垂虫草分布在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草丛群落3种群落类型。下垂虫草的寄主分别为云南锯蝽、黑伊土蝽、云曼缘蝽、玉蝽、稻绿蝽等半翅目昆虫。调查的4个样地中,各样地的优势物种有一定的差异,样地Y1、Y2、XS中的差异不大,但样地Y3与前三者差异较明显,是以灌木层和草本层为优势物种的灌草丛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均匀度比较分析表明,样地Y3的物种多样性最高、最丰富,分布最均匀,其它3个样地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较低,分布较分散。样地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样地Y3与其余样地Jacard相似性系数很小,UPGMA聚类关系最远,相似性最小。下垂虫草分布数量与生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不同的生境下差异较大。
首先,群落物种数、总个体数、优势种和多样性等,直接影响下垂虫草数量的分布,其分布数量与这些因素的关系呈显著的正相关,群落结构的不同也造成了下垂虫草分布数量上的差异。其次,土壤类型、坡度、空气湿度、温度、海拔和人为干扰等因素,也影响下垂虫草数量的分布。另外,半翅目昆虫种类和数量对下垂虫草的分布数量影响较大,种类和数量较多的生境,增加了虫草菌感染率,下垂虫草分布数量多。
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的方法,确定了下垂虫草无性型的分类地位。采用形态观察和DNA克隆测序的方法,对下垂虫草及其无性型形态、28S、18S、ITS、EF-1α、RPB1和RPB2序列进行分析,确定下垂虫草无性型为下垂层束梗孢Hymenostilbe nutans Samson& Evans。
调查发现,下垂虫草另一种寄生菌,观察其形态特征,并加以描述;利用DNA克隆测序方法,对该寄生菌18S、28S、ITS、、EF-1α、RPB1和RPB2序列进行分析,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的鉴定,寄生菌属于多头霉属Polycephalomyces Y.Kobayasi的一个种,将其命名为异孢多头霉Polycephalomyces heteroconidisus H.Yu,Y.B.Wang& Y.D.Dai.sp.nov.。
研究表明,下垂虫草形态性状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寄主昆虫之间的差异,而子座直径变异小,性状稳定。在不同寄主昆虫之间,显微性状的变异主要来自子囊壳长、子囊壳宽、可孕部皮层厚。在同一寄主昆虫个体间,形态性状的变异主要来自于子囊壳长、子囊长、可孕部皮层厚、子囊壳厚。显微性状在同一寄主昆虫不同个体间的变异远大于不同寄主之间的变异,表明同一寄主昆虫内不同个体间的变异是下垂虫草显微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而子囊帽性状变异最小,是最稳定的性状。
下垂虫草和异孢多头霉菌丝体功效成分,与冬虫夏草存在差异。下垂虫草中麦角甾醇、总皂苷和总黄酮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冬虫夏草;其虫草多糖、虫草酸和三萜明显低于冬虫夏草;冬虫夏草中核苷类成分明显高于下垂虫草和异孢多头霉菌丝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