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灸疗作用下人体组织的三维传热分析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s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灸法作为传统中医学中的一种疗法,因其独特的临床疗效、安全简单的操作和极低的成本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在过去的研究中,一直认为灸疗的主要疗效在于灸法对人体组织的温热刺激作用,因此研究灸疗过程中热在人体组织中的传递对揭示灸疗的作用机理就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主要工作就是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分别模拟了隔附子饼灸和温针灸在作用于人体时所生成的热在人体组织中的传递过程。使用有限元软件ANSYS在原有二维模型基础上建立新的三维数值模型,并结合传热过程中的热传导和热对流作用,模拟了整个传热过程,给出了人体各组织的温度和热流量分布。 本文先建立了艾炷隔附子饼灸作用于生物组织的三维传热模型,然后根据实验条件分析了艾炷燃烧过程中附子饼底面的温度分布情况,并在模型上施加了新建立的温度边界条件,同时考虑了生物模型表面的空气对流条件,计算得到了三维生物模型在不同时刻的温度分布图和热流量分布图,而且对三维模型的计算结果、实验以及二维模型的模拟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了三维模型的准确性。在温针灸方面,本文在二维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三维生物模型,模拟了两种温针灸(银针和不锈钢针)对生物组织的传热过程,并将三维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实验以及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三维模型的数据和二维模型的相比,和实验结果吻合得更好。在验证了三维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后,本文分别建立了在隔附子饼灸和温针灸作用下的人体足三里穴位三维模型,并在这些模型中施加相对应的温度边界条件和空气对流条件,计算得到了这些模型在不同时刻的温度分布图和热流量分布图,并比较了人体不同内层组织在热传递过程中的热流量大小,发现热量向人体组织内传递时会在筋膜处聚集并沿筋膜传递,根据这个结果,我们尝试从细胞层面解释了灸疗对人体的作用机理。 本文的结果和以前工作相比有一定的改进,能够更准确地用数值方法来模拟传统中医灸热在生物组织中的传导过程,为临床上使用灸疗提供了较好的数据参考。
其他文献
能源危机的加剧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使得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尤其加快了对光伏产业的探索。光伏并网系统中,微型逆变器以其模块化的优势成为工业与学术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常见的微型逆变器拓扑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最终确定了以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的单级式交错反激型微型逆变器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反激式微型逆变器的关键技术研究现状,针对现有微型逆变器成本较高、体积较大的特点,本文从低成本,小体积,高效率
学位
当前风力发电量占据电网总装机容量比例日益增大,风电己成为电力系统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因此在电网规划中,需要考虑风电接入带来的不确定性。本文提出了风电综合系数,针对该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传统能源过度使用,不仅出现能源危机,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风力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发电技术,其研究发展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当前,受制于风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分数阶微积分理论的研究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长久以来的研究者主要集中在数学领域里。直到1983年Mandelbort首次指出自然界以及许多科学技术领域中存在大量分维数的事实,且在
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化石能源暴露出的局限性越发突出,无污染且取之不尽的新能源成为了必然选择。微电网作为新能源的有效利用形式,目前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
残余应力的测量技术始于20世纪3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残余应力的测量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发展至今共形成数十种测量方法,可分为机械释放测量法和
环境中的机械振动无处不在,机械振动中含有清洁的振动能量,通过振动能量采集器可将振动能量转换成电能。振动能量采集器的研究初衷是为解决微机电系统的供电问题,随着该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延展,振动能量采集技术已成为环境能量收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拾振系统设计技术是保障振动能量采集器高性能运行的关键技术。传统拾振系统多采用弹性结构(比如弹簧、弹簧片和弹性膜等)提供回复力,近
学位
不可压粘性流的流固耦合问题一直是计算流体力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主要用贴体网格法对这类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