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导向下的县域城镇公交线网优化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i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县域城镇经济的发展,居民出行需求持续增长,小汽车出行在机动化出行中所占比例较高,公共交通发展相对滞后,公交系统的优化空间较大。同时,为响应政府工作报告中“碳达峰”目标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绿色发展理念,县域城镇的低碳出行势在必行,建设集约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有利于引导县域城镇低碳出行并降低交通系统碳排放。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控碳体系的县域城镇规划技术研究”课题《基于全碳效率的县域城镇典型设施网络化配置研究》(No.2018YFC0704704)开展低碳导向下的县域城镇公交线网优化研究,旨在为公共交通在实际运营中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碳排放量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全面总结分析了县域城镇居民出行特征和公交出行特征。居民出行特征包括出行结构、出行时间分布和出行距离分布等。通过分析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可得县域城镇公交线网布局形态,线路长度、站距和重复系数等公交线网技术指标,配车规模,城市公交和城乡公交客流量分布和单位里程燃料消耗等方面的特征。(2)梳理碳排放测算思路、测算方法及其计算公式,校正了碳排放系数,根据运营情况估算纯电动车、LNG车和柴油车的碳排放强度值,计算现状下各县域城镇公共交通的碳排放控制指标。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县域城镇公共交通的单条线路碳排放量远小于大城市,但单次出行碳排放量却大于大城市,县域城镇碳排放总量取决于公交线网规模,不同线路之间的碳排放特征存在明显差异。(3)从县域城镇类型、客运交通结构、公交线网形态和公交线路类型等角度出发探讨并总结县域城镇公共交通的一般发展模式。基于定性分析和低碳情景设计探究发现客运量是影响县域城镇碳排放的关键因素,结合重点示范县的差异化特征分析了四县适合的公交低碳发展模式。基于县域城镇低碳公交规划流程,分析公交低碳化发展路径,明确公交干线网络优化为公交系统的控碳重点所在。(4)以单次出行碳排放量最小为目标构建县域城镇公交干线网络优化模型,依据节点重要度和服务效率开展了首末站和备选线路的筛选,应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得到当前参数下的最优布设方案,开展干线客流检验,满足条件的布设方案进入评价池。建立了以低碳为导向的公共交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灰色关联法构建综合评价方法,对比选择评价池中最优方案,分析最优方案的优化效果。
其他文献
脑肿瘤是儿童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实体瘤,儿童时期的脑肿瘤占全年龄组脑肿瘤的15.5%,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早发现并确定儿童脑肿瘤的生长位置、形状大小、良恶性等能够极大地提升患儿的生存率,改善预后情况。磁共振成像技术(MRI)以无创无辐射的方式,对患儿的脑肿瘤组织进行高分辨成像,反映儿童脑肿瘤的结构、灌注等的信息,因此MRI成为儿童脑肿瘤的诊断的重要影像依据。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磁共振扫描
外周血白细胞的自动分类识别在血液病、伤口感染、免疫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和传染病的疗效评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血细胞分析仪通常利用物理、化学等技术进行分类计数,无法利用显微镜下的细胞形态图像信息提供进一步诊断辅助,而细胞分类的“金标准”是形态学镜检,但是人工镜检进行分类计数费时费力,因此,基于计算机图像分析来提升血涂片镜检的自动化水平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许多工作将半监督学习引入到分类任务中降低对
卤代硝基甲烷(HNMs)是一类典型的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在环境中的浓度较低,但较高的细胞毒性及遗传毒性使其受到特别关注。紫外(UV)联合氯(胺)消毒工艺具备高效灭菌及持续消毒能力,在水处理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UV/氯(胺)消毒可能会带来更多HNMs。目前对于UV/氯(胺)消毒过程中HNMs生成规律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因此本文以硝酸盐为氮源,腐殖酸为碳源,探究不加溴和加溴条件下HNM
近些年来,镍(Ni)和镉(Cd)污染耕地土壤的安全生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微生物修复法具有成本低和对环境友好的优点,其在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Ni和Cd污染耕地土壤的安全生产为目标,分离获得了一株产吲哚乙酸(IAA)菌,进一步研究了该产IAA菌的产IAA特质及其对Ni2+和Cd2+的响应特征,以及和睾丸酮丛毛单胞菌ZG2联合生物炭对Ni和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主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燃煤电厂的污染物排放要求也日趋严格。2014年国家制定并发布了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标准,要求燃煤电厂在2020年之前达到超低排放要求,其中NOx排放浓度限值为50mg/Nm~3。循环流化床锅炉现有的脱硝装置已经无法满足新标准的要求,需要进行提效改造。可在原有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装置基础上增加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装置,升级为SNCR-SCR联合脱硝工艺。
作为一个世界农业大国,我国农业人口占据了总人口的大多数,面对这样一个世界大国,“三农”问题最为突出,随着近些年的发展,贫困问题已经是制约我们国家从“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的重要绊脚石,解决贫困问题也已经变得刻不容缓。在扶贫工作初始阶段,一部分群众因对扶贫工作不认可、不了解、不清楚而表现出冷漠、消极参与的状态,随着积极国家的强力干预,贫困群体获得了参与权并转变了以往的态度。在此过程中,积极国家通
快速路作为城市交通主动脉,为车辆提供了城市内部快速、安全、舒适的长距离出行服务。然而,许多快速路存在常发性拥堵,拥堵路段交通流运行复杂,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快速路合流区,车辆换道频繁,车辆驾驶环境复杂,有大量的交通冲突产生。准确理解快速路合流区交通流动态特征与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能够为实时预判事故风险、构建交通安全控制策略提供依据。然而,受到轨迹数据源及覆盖场景较为匮乏的限制,基于轨迹数据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公路的检测养护对快速化、无损化和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检测手段已经难以满足交通强国建设的需要。探地雷达和超声波法,作为成熟先进的无损检测方式之一,结合深度学习等新技术,能够实现道路结构快速、无损和智能的检测评估,有效提高道路检测养护的效率和精度,是未来道路检测养护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调研总结了探地雷达和超声波法已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针对探地雷达和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海洋工程建设吸引了更多的关注目光,如围海造陆、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风电、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海底可燃冰钻采平台等海洋工程项目与日俱增。同时海洋工程也不断的由近海向远海,由浅海向深海发展,项目规模日益增大,这对准确获取海洋岩土工程参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勘察技术中的钻孔取样、室内试验的方法存在应力释放、试样扰动、成本昂贵的问题,不能满足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建设日趋繁荣,新老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明显。既有地铁车站和隧道上方进行开挖施工的情况明显增加,且既有隧道与开挖施工范围的距离可能很小,若不采取合适的控制对策,可能会对既有地铁车站和隧道带来安全隐患。本文依托常州市轨道1号线某车站上方箱涵开挖工程,对基坑开挖引起的下伏既有地铁车站和盾构隧道结构的影响开展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文献资料的归纳总结,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