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先秦时代已有对山水的审美活动与登临游览的记载。《论语》、《庄子》等表达了早期士人对寄情山水的深刻理解,特别是庄子对“游”的主体内涵与自由境界的阐释,对后来游记的内涵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学作品中对山水美的描写也源远流长,但最早的“真正的山水记”(周振甫)应该是产生于东汉的《封禅仪记》。但这种对实山水的描写兴趣并未持续地发展。直到东晋以后,由于江左偏安的局势与玄、佛思想的熏陶以及江南明秀山水对士人精神的慰藉与刺激,才促使山水游记的全面兴起。 晋宋山水游记的兴起,与永嘉南渡以后士人心态的变化以及玄、佛理主导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江南秀丽的山水给予士人心灵上的慰藉与精神上的超越,使他们将目光投向山水,形成了理趣山水的创作取向。在玄学的影响下,王羲之、孙绰的《兰亭集序》,以诗序体记游、写景、说理,把对山水的审美观照与玄学体验糅合起来,体现了作者对山水美的发现与独特认知。其雍容淡雅的创作取向,字里行间透露着士人深切的生命感悟。以慧远为代表的庐山诸道人佛眼看山,第一次形成较为集中的创作群体,写下了一批优秀的庐山游记。他们的作品对大自然中充溢的生命活力进行了逼真的描写,同时交织着佛与玄的生命体验,体现出玄理与地记对山水游记的双重影响,可以视为山水游记成熟的标志。 山水游记兴起的另一源头是地记创作的山水化与文学化。地记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禹贡》与《山海经》,但地志的山水化与文学化却是永嘉以后士人对山水美的重新发现的结果。从东晋罗含《湘中记》开始,地记作者创作了大量的山水名篇,继之以袁山松的《宜都记》与盛弘之《荆州记》,标志着地志的文学特性的成熟,形成了自然山水的新取向和清水芙蓉的写作风格,产生了一批杰出的游记作品。特别是对三峡的描写,优美动人,影响到晋宋以后文风的转变。郦道元无疑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巨人。他的《水经注》融合南北文风的优点,记叙千山万水,以多样化的笔法融情入景,形成了“空漾萧瑟”与“道劲苍老”等多元艺术风格,是晋宋以来南北文风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