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锢的灵魂——从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看《巴比特》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s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克莱.刘易斯(1885-1951)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也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坛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巴比特》是刘易斯在1922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反映美国商业文化繁盛时期城市商人生活的小说。它不仅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商人形象“巴比特”,还漫画式地表现出美国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商业文化的方方面面,具有文化观照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价值。   源于小说中人物的词“巴比特”已经进入了英语词汇,成了美国中产阶级的代名词。他们没有一点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内心空虚却又自欺欺人的摆出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本文试图从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四个维度出发,分析了《巴比特》中人物在文化商品性、标准化、意识形态化和控制大众心理的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着重阐述了大众文化在一方面丧失了艺术性,变成了赤裸裸的商品,另一方面作为肯定性、单向度的文化,宣扬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从心理上控制大众的情况下,通过宣扬商业文化控制和操纵着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压抑、抹杀了书中人物的个性和审美情趣,甚至用欺骗的手段宣称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消除人物的反抗意识,并在心理上控制着他们,揭示了大众文化最终导致了人们个性的丧失。
其他文献
中国互联网四大门户同时转播北京奥运,标志着“网站不能播放奥运会比赛图像”的旧规正式开禁,这是新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奥运传播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北京奥运传播是否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开放式的社会传播新时代开始了”?  奥运媒体大战令全球瞩目,网络媒体借势发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奥运谢幕以后,新媒体如何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否推动社会传播体制的变革,值得深思。    网络媒体奥运传播价值
一8月18日,北京奥运会第10个比赛日。凌晨两点多钟,我和同事凑在一起盯着当天一版的大样,都感觉“刘翔上午亮相鸟巢”那条配图导读应当在右侧窄列置顶,而当时的位置是第三条,
对于“差点儿没”的否定羡余现象,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是由于该结构的特殊性,一直存在不少争议。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构式语法的视角,重新就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
目前国内静力触探多采用应变式传感器,采集数据后通过电缆传送到地面测量仪器,操作不方便,贯入深度受限;探头强度小,遇到硬土层时探头易损坏,存储式压电传感器触探头采用石英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食品安全也越来越重视,在日常的食品检测领域,生物检测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介绍不同种类的生物检测技术,分析如何将生物检测技术应用到
期刊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人民不但要面对列强侵略,还先后经历了封建统治、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独裁统治。有感于近代中华民族危亡、文化衰退的局势,众多四川文人积极投身于翻译事业。
期刊
路德亚德·吉卜林(1865一1936)是英国第一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但一直以来倍受争议。“帝国诗人”的名号使他被当作帝国主义的代言人。他的印度小说又说明他与印度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