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药余甘子为大戟科Euphor 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于1998年被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近年来,余甘子中可水解鞣质、酚酸、黄酮、维生素C和多糖等成分的抗氧化、抗癌、抗肿瘤、抗炎、抗菌和降血糖等多种显著生物活性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没食子酸、柯里拉京和鞣花酸为余甘子鞣质部位中含量较大的成分,2015版《中国药典》更是以没食子酸含量来控制余甘子的质量(按干燥品计算,含没食子酸不得少于1.2%),且课题组前期进行的余甘子鞣质部位入血成分研究表明,没食子酸、柯里拉京和鞣花酸均可被吸收入血,参与血液循环发挥作用。课题组前期还进行了余甘子鞣质部位中没食子酸、柯里拉京、鞣花酸的血清药代动力学研究,并对余甘子鞣质部位体内、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但对其代谢与排泄规律尚不明确。为了进一步认识没食子酸、柯里拉京和鞣花酸在大鼠体内动态变化规律和特点,本文对余甘子鞣质部位及其没食子酸、鞣花酸单体进行体内代谢与排泄研究,建立了大鼠口服余甘子鞣质部位后尿液、粪便、胆汁样品的处理方法和其指标性成分没食子酸、柯里拉京、鞣花酸在大鼠尿液、粪便、胆汁中的含量测定方法,阐明了大鼠口服余甘子鞣质部位后没食子酸、柯里拉京、鞣花酸在大鼠尿液、粪便、胆汁中的排泄特点,与大鼠口服没食子酸、鞣花酸单体后的排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余甘子鞣质部位给药与单体给药后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排泄差异与主要排泄途径,并采用HPLC-MSn法分析鉴定了大鼠含药尿液、粪便、胆汁中代谢产物,推测余甘子鞣质部位、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可能的体内代谢途径和形式,为余甘子作用机制的阐明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本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 文献综述藏药余甘子为大戟科Euphor 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L.的干燥成熟果实。余甘子自1990年被《中国药典》收录记载,性味酸、甘、涩、凉,归肺、胃经,具有消食健胃、清热凉血、生津止咳、下气除痰等功效。化学成分和活性研究表明,余甘子中含有的可水解鞣质、酚酸、黄酮、维生素C和多糖等成分具有显著而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癌、抗肿瘤、降血糖等,临床可用于肝癌、慢性乙型肝炎、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本章查阅了 139篇相关文献,对余甘子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以及没食子酸、鞣花酸、鞣花鞣质体内代谢与排泄规律进行总结,为余甘子体内代谢与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第二章余甘子鞣质部位3个主要成分及单体体内排泄研究本章采用HPLC法测定了大鼠口服余甘子鞣质部位后其指标性成分没食子酸、柯里拉京和鞣花酸在尿液、粪便、胆汁中的含量,计算各自的累积排泄量与累积排泄率,绘制累积排泄量-时间曲线图,阐述没食子酸、柯里拉京、鞣花酸的排泄规律及其主要排泄途径。与大鼠口服没食子酸、鞣花酸单体后的排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余甘子鞣质部位给药与单体给药后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排泄差异。大鼠口服余甘子鞣质部位后,没食子酸、柯里拉京和鞣花酸在尿液中的累积排泄率依次为24.71%、2.94%、0.91%,粪便中的累积排泄率依次为50.86%、39.07%、6.66%,胆汁中的累积排泄率依次为0、0.21%、0.33%,三者的总排泄率分别为75.57%、42.22%、7.90%。大鼠口服没食子酸单体后,没食子酸几乎不经过胆汁排泄,在尿液、粪便的累积排泄率分别为4.63%、0.71%,总排泄率为5.34%。大鼠口服鞣花酸单体后,鞣花酸在尿液、粪便、胆汁中的累积排泄率分别为0.10%、0.88%、0.01%,总排泄率为 0.99%。与单体给药相比,余甘子鞣质部位给药后,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排泄量和排泄时间都明显增加和延长,以没食子酸最为显著,推测鞣质部位中可水解鞣质水解成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由于多种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其体内停留时间延长,即发挥药效的时间延长。余甘子鞣质部位给药后,除没食子酸外,柯里拉京和鞣花酸在尿液、粪便、胆汁中的回收率均低于50%,单体给药后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在大鼠尿液、粪便、胆汁中回收率均不足6%,推测三者体内分布广泛、代谢产物较多或以不能被检测到(如CO2)的形式排泄,有待通过HPLC-MSn进一步研究大鼠尿液、粪便、胆汁中代谢产物。第三章余甘子鞣质部位3个主要成分及单体体内代谢产物分析本章通过HPLC-MSn法研究了余甘子鞣质部位及其没食子酸、鞣花酸在大鼠尿液、粪便、胆汁中的代谢产物,归属排泄物中各成分的来源,推测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可能的体内代谢途径,分析余甘子鞣质部位给药与单体给药的代谢产物差异。在口服余甘子鞣质部位大鼠含药尿液中指认出33个成分,其中13个原型成分包括2个可水解鞣质类、3个粘酸类、7个酚酸类和1个有机酸类;20个代谢成分包括1个粘酸类、16个酚酸类成分和3个尿石素类。口服没食子酸大鼠含药尿液中指认出原型成分没食子酸和17个代谢成分。口服鞣花酸大鼠含药尿液中指认出原型成分鞣花酸和3个代谢成分。在口服余甘子鞣质部位大鼠含药粪便中指认出28个成分。其中12个原型成分包括1个可水解鞣质类、4个粘酸类、6个酚酸类和1个有机酸类;16个代谢成分包括1个粘酸类、9个酚酸类和6个尿石素类。口服没食子酸大鼠含药粪便中指认出原型成分没食子酸和5个代谢成分。口服鞣花酸大鼠含药粪便中指认出原型成分鞣花酸和3个代谢成分。在口服余甘子鞣质部位大鼠含药胆汁中指认出30个成分,其中6个为原型成分包括1个可水解鞣质类和5个酚酸类;24个代谢成分包括14个没食子酸代谢衍生物和10个鞣花酸代谢衍生物。口服没食子酸大鼠含药胆汁中未检测到原型成分没食子酸,指认出9个代谢成分。口服鞣花酸大鼠含药胆汁中检测到原型成分鞣花酸和4个代谢成分。体内代谢产物分析结果表明,余甘子鞣质部位、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在大鼠体内代谢途径广泛,可以发生脱羟基、脱羧基、羟基化、甲基化、与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合等反应。大鼠口服余甘子鞣质部位、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单体后,尿液、粪便、胆汁中代谢物存在一定差异,在尿液和粪便中主要以原型和代谢产物的形式排泄,胆汁中主要以代谢产物排泄,尤其是二相代谢产物。与单体给药相比,大鼠口服余甘子鞣质部位后在体内发生更广泛的代谢,产生更多的活性成分,推测与鞣质部位中其他成分的代谢有关。第四章总结与讨论1.余甘子鞣质部位3个主要成分及单体体内排泄研究1.1没食子酸原型几乎不经过胆汁排泄,这可能与转运体底物的优先性有关。没食子酸没食子酸单体各途径排泄分数大小:尿液(4.63%)>粪便(0.71%)>胆汁(未检测到),总排泄率为5.34%,主要排泄途径为尿液;余甘子鞣质部位中没食子酸各途径排泄分数大小:粪便(50.86%)>尿液(24.71%)>胆汁(未检测到),总排泄率为75.57%,主要排泄途径为粪便,推测与可水解鞣质水解及多种共存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1.2柯里拉京属于可水解鞣质,在体内可以水解成没食子酸、鞣花酸及其他多元醇类化合物。余甘子鞣质部位口服给药后,柯里拉京各途径排泄分数大小:粪便(39.07%)>尿液(2.94%)>胆汁(0.21%),提示粪便是其主要排泄途径。1.3鞣花酸单体口服给药与余甘子鞣质部位口服给药的主要排泄途径均为粪便,各途径排泄分数大小:粪便>尿液>胆汁,可能与其水溶性较差有关。鞣花酸及其代谢产物尿石素类衍生物存在肝肠循环现象,部分药物可以通过小肠重吸收,非重吸收的部分则经粪便排出体外。1.4与单体给药相比,余甘子鞣质部位给药后,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累积排泄量和排泄时间都有所增加和延长,以没食子酸最为显著,推测鞣质部位中可水解鞣质水解成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多种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其体内停留时间延长,即发挥药效的时间延长。1.5余甘子鞣质部位给药后,除没食子酸外,柯里拉京和鞣花酸在尿液、粪便、胆汁中的回收率均低于50%,单体给药后原型成分回收率均低于6%,推测三者体内分布广泛或转化成代谢产物较多,有待进一步确认。2.余甘子鞣质部位3个主要成分及单体体内代谢产物分析2.1余甘子鞣质部位、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在大鼠体内代谢广泛,可以发生脱羧基、羟基化、甲基化、与葡萄糖醛酸、硫酸结合等反应。在大鼠尿液、粪便、胆汁中检测到的代谢物存在一定的差异,尿液和粪便中主要以原型和代谢产物形式排泄,胆汁中主要以代谢产物排泄,尤其是二相代谢产物。鞣质部位给药比单体给药代谢产物种类相对更丰富,推测与鞣质部位中其他成分的代谢有关。2.2余甘子鞣质部位含药尿液中推测出13个原型成分和20个代谢成分,含药粪便中推测出12个原型成分和16个代谢成分,含药胆汁中推测出6个原型成分和24个代谢成分。2.3没食子酸含药尿液中推测出1个原型成分和17个代谢成分,含药粪便中推测出1个原型成分和5个代谢成分,含药胆汁中未检测到原型没食子酸,检测到9个代谢成分。2.4鞣花酸含药尿液中推测出1个原型成分和3个代谢成分,含药粪便中推测出1个代谢成分和3个代谢成分,含药胆汁中检测到1个原型成分和4个代谢成分。2.5对大鼠口服余甘子鞣质部位及其没食子酸、鞣花酸后尿液、粪便、胆汁中代谢物进行活性分析,在尿液、粪便、胆汁中检测到的抗癌活性成分数量大小为:余甘子鞣质部位(15个)>鞣花酸单体(4个)>没食子酸单体(3个),表明余甘子鞣质部位口服给药后在体内可能产生更多的抗癌活性成分。3.余甘子鞣质部位及其没食子酸、鞣花酸体内代谢与排泄研究显示,与单体给药相比,大鼠口服余甘子鞣质部位后,在含药尿液、粪便、胆汁中检测到抗癌活性成分数量更多、体内代谢途径更广泛,且药效成分没食子酸、鞣花酸的排泄量明显增加,体内发挥药效时间明显延长,提示口服余甘子鞣质部位可能发挥更好的抗癌药效,为余甘子作用机制的阐明和抗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4.corilagin、chebulic acid、ferulic acid、mucic acid-2-O-gallate、trigalloyl-D-glucose、digalloyl-D-glucose、6-O-galloyl-D-glucose、gallic acid、ellagic acid、pyrogallic acid、methyl gallic acid、urolithin D、urolithin C、urolithin A、nasutin A 可能为余甘子鞣质部位抗癌药效物质基础,为余甘子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