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瘢痕疙瘩不同层次、不同部位的微循环状态和胶原表达情况,研究瘢痕疙瘩微循环状态和胶原表达的关系,为瘢痕疙瘩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部分:观察瘢痕疙瘩不同层次,不同部位Ⅰ、Ⅲ型胶原纤维表达情况。瘢痕疙瘩标本老化部组、浸润部组和非瘢痕疙瘩患者正常皮肤组,经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后,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天狼星红法行Ⅰ、Ⅲ型胶原染色。结果显示,前胸部瘢痕疙瘩真皮内胶原排列紊乱,分层明显,可见真皮乳头层、网状层浅层、网状层深层。前胸部瘢痕疙瘩Ⅰ、Ⅲ型胶原分布不均,真皮乳头层、网状层深层Ⅰ、Ⅲ型胶原表达增强,Ⅰ/Ⅲ正常,浸润部、老化部无差异。不同部位网状层浅层的胶原表达变化较大,浸润部主要为Ⅰ型胶原表达,和正常皮肤相比Ⅰ/Ⅲ显著升高;老化部主要为Ⅲ型胶原表达,和浸润部相比Ⅰ/Ⅲ显著降低。第二部分:观察瘢痕疙瘩不同层次微血管形态与分布的变化,了解瘢痕疙瘩不同层次间微循环状态。前胸部瘢痕疙瘩、正常皮肤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后常规石蜡包埋、切片,采用HE、CD34免疫组化微血管染色,观察微血管数量、分布和口径变化。结果显示,正常前胸部皮肤真皮乳头层血管网稀疏;真皮网状层微血管细小,分布比较均匀。瘢痕疙瘩微血管分布明显不均匀,乳头层微血管、网状层浅层微血管、网状层深层微血管分界清楚。和正常皮肤相比,瘢痕疙瘩浸润部乳头层微血管、网状层浅层微血管和网状层深层微血管丰富,微血管数量增加,微血管内径增大;老化部乳头层微血管、网状层深层微血管数量增加,微血管内径增大,网状层浅层微血管内径增大,微血管数量明显减少。和瘢痕疙瘩浸润部相比,瘢痕疙瘩老化部乳头层微血管、网状层深层微血管数量、微血管内径无明显变化,网状层浅层微血管数量减少,微血管内径无明显变化。瘢痕疙瘩老化部网状层浅层微血管明显少于本组乳头层微血管和网状层深层微血管。第三部分:观察瘢痕疙瘩及周边皮肤表面温度变化,了解瘢痕疙瘩不同区域间微循环状态。应用红外线热图测定瘢痕疙瘩及其相邻皮肤、周边正常皮肤,正常切口瘢痕的温度,间接反映其局部微循环及血液灌注与回流状态。结果显示,正常切口瘢痕与正常皮肤红外线热图一致;瘢痕疙瘩及其相邻周边皮肤较外周正常皮肤温度升高;而且瘢痕疙瘩局部温度不均,边缘区温度较高,中央区温度较低。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瘢痕疙瘩相邻周边皮肤温度和浸润部网状层浅层Ⅰ/Ⅲ成线性正相关关系(r=0.93),瘢痕疙瘩边缘高温区皮肤温度和浸润部网状层浅层Ⅰ/Ⅲ成线性正相关关系(r=0.92),瘢痕疙瘩中央低温区皮肤温度和老化部网状层浅层Ⅰ/Ⅲ成线性正相关关系(r=0.98),根据t检验法确定相应的回归系数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P<0.01)。上述结果表明:瘢痕疙瘩相邻周围皮肤血流增加与其不断向外浸润性生长有关;瘢痕疙瘩血流增强、分布异常,胶原纤维表达增强;瘢痕疙瘩微血管改变导致其微循环平衡失调与其胶原纤维持续不均表达有关。因此,我们推测降低瘢痕疙瘩血液供应,增加其血液回流可能有助于瘢痕疙瘩的治疗和预防,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