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骨盆截骨与股骨近端截骨联合手术治疗儿童Perthes病(Legg-Calvé-Perthes disease,LCPD)可以改善头臼包容,恢复髋关节正常力学环境,但同时也存在包容不足、包容丢失,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骨盆截骨与股骨近端截骨联合手术治疗儿童Perthes病(Legg-Calvé-Perthes disease,LCPD)可以改善头臼包容,恢复髋关节正常力学环境,但同时也存在包容不足、包容丢失,或手术造成过度覆盖而导致股骨髋臼撞击发生的风险。本研究拟建立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ssisted design,CAD)模型的方法对髋关节的形态及应变进行定量动态分析,以探讨该手术的治疗效果以及为精准手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接受骨盆截骨与股骨近端截骨联合手术的单侧Perthes病患儿的病例资料。利用CT扫描数据,建立双侧髋关节CAD模型,测量形态参数,包括健侧与患侧髋臼杯与股骨头两球面中心的距离差,髋臼杯覆盖股骨头球面的面积差,以及股骨头体积缺损;髋臼的表面积,以及髋臼的半径;对术前及取除内固定后股骨近端的形态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患侧股骨术前术后股骨近端的形变及应力集中区域。结果:共纳入15名单侧发病的Perthes病患儿,其中男性13名,女性2名,平均首诊年龄5.67岁(3.5岁~8.5岁),左侧髋关节发病10例,右侧髋关节发病5例,Herring B型5例,C型10例,接受联合手术时平均年龄6.63岁(4.5岁~9岁),内固定时间平均为9.3月(6月~17月)。在术前与取出内固定后的髋关节CAD模型中,患侧髋臼与股骨头两球面中心之间距离较健侧分别长3.35±0.81 mm和1.05±0.56 mm(P=0.056),患侧髋臼杯包容股骨头球面外表面积较健侧分别小511.12±97.28mm2和196.35±71.40mm2(P<0.05),联合手术主要增加患侧髋臼对股骨头后上方及上方的覆盖;患侧股骨头的体积缺损分别为3266.14±625.74mm3和1462.19±541.99mm3(P<0.05);术前与取出内固定后的髋臼半径、髋臼表面积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患侧股骨近端的形态变化主要发生在股骨头的外上方及上方。结论:Perthes病中股骨头的形态变化主要出现在股骨头的外上方及上方,由于股骨头畸形外突,髋臼对此处覆盖不足且应力更加集中,骨盆截骨与股骨近端截骨联合手术能够使得Perthes病Herring分型B型及C型病例的股骨头体积得以恢复;联合手术有效地增加了髋臼上方及后上方区域对股骨头的覆盖;通过CAD模型对髋关节的三维参数进行测量,对形态变化及应力分布进行计算,可以准确地、定量地分析Perthes病髋关节的畸形,对手术方案制定,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霍去病墓石刻是汉代艺术的亮点,更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丰碑,它翻开了现存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新篇章,成为了中国古代室外大型陵墓雕刻的典型。并且它包含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瞬间不仅仅只是短暂时间里的记忆,它还蕴藏着人生的永恒意义。每个人对瞬间与永恒的理解和感悟都是不同的,在面对转瞬即逝的真实面前也存在着不一样的思考与表达。本课题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研读,并结合有关艺术作品的分析,整理且归纳了自己的论述观点,重点探索了如何通过捕捉瞬间之美来传达对瞬间中永恒意义的体会,以及如何在画面中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的问题。全文一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节是引言的部分,阐述了《我的生活》系
马克思主义语言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应当且必须引起重视,目前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研究虽没有止步不前,但是对其的研究却始终处在一种不温不火的怪圈当中,研究马克思
研究目的:评价内镜下多隧道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multi-tunnel dissection,ESMTD)用于大面积早期食管癌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了解其对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率
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作为一种非侵入的治疗手段被运用于骨不连的治疗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基础研究方面,目前的研究对其成骨和破骨效应
纳米纤维素晶体(Cellulose nanocrystals,CNC)是一种由天然纤维素制备而成的直径在3-10 nm且长径比大于5的纳米级的纤维素。与纳米纤维素(Nanofibrillated cellulose,NFC)相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和空间迅速扩张,大量市郊土地被征用,失地居民经过安置,形成动迁安置社区。动迁安置社区的居民是被动搬迁,表面上看是居住方式的改变,但
目的:评价胸壁重建材料-天然水牛角替代胸壁缺损后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质变化。方法:院外购买10只健康成年家犬和水牛角。将水牛角制成与犬肋骨相似的大小和形状,术中人为造
背景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其中冠心病患者达1100万,心力衰竭患者达450万。中国心血管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缓[1]。近些年来,有研究表示,S100β及MMP-13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但S100β及MMP-13在心血管疾病中研究尚少,冠心病在我国患病率、
缺血性脑损伤是世界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该疾病的药物开发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脑缺血通常是由血栓或血栓栓塞性动脉闭塞引起的短暂或永久性的脑血流减少引起的。及时得恢复脑部血液的灌注而设计的溶栓治疗被认为是缺血性脑损伤的主要合理治疗策略。然而,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往往导致病灶周边一系列的细胞、生化和代谢后果,包括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钙超载、兴奋性细胞损伤和炎症,最终导致不可逆性脑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