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RI评价大鼠不全脑缺血再灌注海马损伤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lm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大鼠失血性休克再灌注(hemorrhagic shock reperfusion,HSR)模型双侧海马CA1区不同时期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参数变化及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行为学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探索评价HSR海马损伤及其对远期认知功能影响的f MRI指标。【方法】采用大鼠HSR模型模拟不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将大鼠随机分为HSR组及假手术组(Sham),分两期研究。早期每组24只,分4个时间点(3 h、6 h、12 h及24 h)分别行MRI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远期每组30只,分5个时间段(1 w、2 w、4 w、8 w及12 w)分别行MRI、行为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1.f MRI检查:(1)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灌注成像测量双侧海马CA1区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2)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测量双侧海马CA1区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轴向扩散率(axial diffusivity,Da)、径向扩散率(radial diffusivity,Dr)、平均扩散峰度(mean kurtosis,MK)、轴向扩散峰度(axial kurtosis,Ka)及径向扩散峰度(radial kurtosis,Kr)值。比较两组间、组内不同时期及同期两侧f MRI各参数的差异。2.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测双侧海马CA1区早期的凋亡率、焦亡率及远期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荧光强度来表示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情况。3.行为学改变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距离和时间;采用旷场实验检测移动距离、速度及直立次数。4.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别检验f MRI各参数与早期焦亡率及凋亡率的相关性和与远期大鼠行为学指标及GFAP荧光强度的相关性。【结果】1.早期两组双侧海马CA1区f MRI参数比较:HSR组CBF值明显低于Sham组,并于12 h达最低;HSR组MK、Ka、Kr值均高于Sham组,其中MK与Ka值随着时间变化持续升高,24 h达高峰,Kr于12 h达高峰;HSR组12 h与24 h FA值低于Sham组,24h最低;HSR组3 h、6 h MD、Da、Dr值均低于Sham组,HSR组24 h MD、Da值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R组不同时间点CBF、MK、Ka、Kr、FA、MD、Da、Dr值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早期HSR组大鼠的凋亡率及焦亡率显著高于Sham组(P<0.05);HSR组内不同时间点凋亡率及焦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亡率于12 h、凋亡率于24 h达高峰。3.远期双侧海马CA1区两组f MRI参数比较:HSR组各时间段MK、Ka、Kr值均高于Sham组;HSR组1 w FA值低于Sham组,MD值高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远期Morris水迷宫实验:4w、8 w、12 w第1 d以及各时间段第24 d逃避潜伏期,HSR组明显长于Sham组(P<0.05);Sham组各时间段及HSR组1 w、2 w、8 w及12 w第14 d逃避潜伏期均逐渐缩短(P<0.05);两组不同时间段相同训练日的逃避潜伏期,均呈缩短趋势,Sham组不同时间段第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R组目标象限停留距离及时间明显短于Sham组(P<0.05)。旷场实验:HSR组较Sham组移动距离变短、速度减慢及直立次数减少(P<0.05)。5.远期HSR组双侧海马CA1区GFAP荧光强度高于Sham组(P<0.05);但从1w到12 w,逐渐降低(P<0.05)。6.Pearson相关性分析,早期CBF、FA、MK、Ka、Kr值与凋亡率及焦亡率呈强相关(P<0.05);早期MD、Da、Dr与凋亡率及焦亡率呈弱相关(P<0.05);远期MD、Ka值与逃避潜伏期及CBF值与移动速度呈弱或极弱相关(P<0.05);FA、MD值与GFAP荧光强度呈弱相关(P<0.05);MK、Ka、Kr与GFAP荧光强度呈强相关(P<0.05);余无相关性。【结论】1.CBF值及FA、MK、Ka、Kr值可准确评价HSR致不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早期海马CA1区的血流灌注异常和组织微结构改变,并能反映HSR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率及焦亡率增高的趋势。2.MK、Ka、Kr值对HSR海马CA1区远期损伤较敏感,能反映其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加剧,而CBF及DKI其他参数对HSR海马CA1区的远期损伤不敏感。研究所用f MRI参数尚不能敏感反映行为学障碍的改变。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累积饮酒对新发脑卒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及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依托开滦研究进行的一项基于社区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对象为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自2006年起每2年对上述人群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收集流行病学资料、人体测量指标和实验室检查数据。根据研究目
研究背景和目的:缺血性卒中目前任然是全球各国面临的重大医学课题,是人类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尤其是在老年人群当中更为显著。经过临床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缺血性卒中发生后除了出现相应神经功能障碍以外,部分患者在原发脑部损伤后会序贯性的出现心功能的异常,无论患者是否存在心功能异常的既往史,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体确实存在一个“脑-心”轴,而老年人群也更容易发生缺血性卒中后的心功能异常并发症。D-4F是一
作为一种语文教学的组织形式,整本书阅读能够将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在实际教育中,通过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整合,促使语文教学改革能够更加深入。因此,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需要对影响整本书阅读落实的具体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具备一定可行性的完善策略。以此保证能够探索出具备一定可行性的教学策略,为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一定支持。本文将以《水浒传》为例分析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实践策略,希望
在线上教学期间,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交流媒介,指导学生进行主动而有创造性的整本书阅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升,成为值得探究的问题。备课组围绕"思辨"展开《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指导,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得到以下可行的推进方式:(1)综合考虑线上教学的特点、名著的文本特征和初中生阅读思辨能力,合理选择名著,设置教学目标和内容;(2)循序渐进,推动学生先熟悉名著基本内容,再进行思辨讨论,并在
研究背景及目的: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和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两种具有较高致残率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困扰着患者个人和家庭,给社会带来巨大负担。MS和IS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已有临床治疗获益却相对有限,这些都使得它们成为了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与难点。随着两者临床潜在关联性的揭示,尤其部分MS的免疫调节药物在IS临床
背景和目的: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证据表明,脑卒中可能诱发心脏功能障碍,从而增加脑卒中后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脑卒中引起的继发性心脏功能障碍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这里,我们探索了成年小鼠缺血性脑卒中后炎症反应介导心脏功能障碍的潜在作用。脑损伤后大量的脑源性微粒(brain derived microparticles,BDMP)释放进入外周循环系统,这些脑源性微粒可以激活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从而引起系统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大语文阅读观已经深入师生心中。语文教学大力提倡"海量阅读""大阅读",以丰富学生的语文阅读积累,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课外阅读文本的价值,把经典之作、优秀之作推荐给学生,让学生不断汲取汉语言文学中的精华。在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中,四大名著是必不可少的书目,它们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学生深入阅读,能够震撼他们的心灵,使其获得前所未有的语
研究目的: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属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diseases,IIDDs),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疾病进程中,炎症反应起到核心作用,同时会造成白质(white matter,WM)损伤。局灶性脑白质脱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3月11日下午经投票表决,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此次宪法修改的主要目的,是要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总体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
期刊
目的:在经过对大样本人群高通量测序研究发现了ARHGEF17基因是人颅内动脉瘤发病风险基因的基础上,拟通过动物实验及细胞实验研究进一步证明ARHGEF17基因异常是推动颅内动脉瘤形成以及破裂出血的一种内在关键因素,探究ARHGEF17基因缺陷导致颅内动脉瘤发生和发展的内在机制,为该疾病的精准治疗和临床预防提供潜在靶点,奠定理论基础。内容与方法:一:探索构建小鼠颅内动脉瘤模型,使用不同剂量的诱导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