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表征问题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热点,而时间的空间表征问题作为时间表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时间的加工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已有研究大多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时间-空间隐喻进行了跨文化分析,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其心理机制的研究并不多见,即很少有研究直接证明并探讨时间的空间表征的具体特征。特别对于汉语系下的中国人,对时间的空间表征是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还缺乏充分的实验证据。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拟采用快速判断的范式对一段时间间隔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空间表征等问题进行探讨。 本研究共包括七个实验:实验一设置不同的注视点持续时间(1s和3s),即一段时间间隔,要求被试判断时间的长短,按键反应。第一种任务是要求对较短时间按左边键进行反应,对较长时间按右边键进行反应;第二种任务反之,即对较长时间按左边键进行反应,对较短时间按右边键进行反应。探讨时间的空间联结形式。假设在水平方向存在着S-R效应,较短时间间隔映射在心理线的左侧,较长时间间隔映射在心理线的右侧。并且实验后附有关于任务完成策略和时间表征的形式的调查问卷。实验二是为了检验对实验一的结果造成干扰的一种联合效应-西蒙效应,即惯用手的影响大于非惯用手。可能惯用手按键反应快于非惯用手。因此要求被试用左/右食指按空格键判断。若实验结果显示惯用手与非惯用手反应时无显著差异,则排除西蒙效应对实验一结果的影响。实验三是为了进一步检验另一种联结效应对实验一结果的干扰。大脑的不对称性,即例如右手/左半球对较短的时间间隔有更好的反应,而左手/右半球对较长的时间间隔更好的反应。实验采用与实验一的范式,只是被试被要求交叉手做反应,即用右手控制左边的按键(如:Q),左手控制右边的按键(如:P)。若实验三的结果显示不存在消逝时间间隔与反应区域的交互作用,则无法断定是手,还是反应键的位置导致的结果,所以实验四我们用惯用手的两个手指(食指和中指)进行反应。仍按照实验一的范式,只是食指按“B”,中指按“N”。以此来检验是反应手还是反应区域造成实验三的结果。实验五设置不同的注视点持续时间(1s和3s),即一段时间间隔,要求被试判断消逝时间的长短。第一种任务是对较短时间按上边键进行反应,对较长时间按下边键进行反应;第二种对较短时间按下边键进行反应,对较长时间按上边键进行反应,探讨时间的空间表征形式。假设在垂直方向不存在着S-R效应,即消逝时间长短与反应区域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并且实验后也附有关于任务完成策略和时间表征的形式的调查问卷。虽然实验用中文进行,但仍可能受到被试接受英语教育,英语的阅读习惯影响其思考方式的干扰,造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因此实验六、七的被试为从未学习过英语的中年人,即他们不会受英语阅读习惯干扰。实验六按照实验一的范式进行,实验七按照实验五的范式进行。实验后也都附有关于任务完成策略和时间表征的形式的调查问卷。 实验结果表明:(1)时间间隔与反应区域存在交互作用,即对较短时间间隔,按左键反应更快;对较长时间间隔,按右键反应更快。(2)惯用手与非惯用手的反应时不存在显著差异,即西蒙效应不影响实验一的结果。(3)交叉双手后,时间间隔与反应区域的正确率存在交互作用。(4)时间间隔和反应区域存在交互作用,说明反应区域而不是反应手造成实验一的结果。(5)时间间隔与反应区域不存在交互作用,表明时间-空间联结不存在垂直心理线。(6)时间间隔与反应区域存在交互作用,即对较短时间间隔,按左键反应更快;对较长时间间隔,按右键反应更快。(7)时间间隔与反应区域不存在交互作用,表明时间-空间联结不存在垂直心理线。综上所述,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1.汉语系下的中国人对时间的认知表征存在时间空间的联合效应。 2.中国人对时间的认知表征存在从左到右的水平心理线, 3.中国人对时间的认知表征不存在垂直心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