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并实施,为改善和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及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4年12月在江宁区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门诊就诊的150例透析患者的相关资料,通过面谈的方式填写生活质量调查表,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如年龄、身高、体重、婚姻、受教育情况、医疗保险、职业、经济收入、血压水平、透析时间、原发病等),并在一周内完成血红蛋白(Hb)、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钙、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iPTH)、尿素清除指数(Kt/V)、血清白蛋白(Albumin)的监测。通过各类量表分析1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将1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提供健康宣传资料、个别教育、集中健康教育大课堂等方法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改变情况。结果:1.患者生活质量维度得分从高到低排列分别为:生理功能(63.43±23.47)分、生理职能(36.22±±22.29)分、躯体疼痛(57.53±±23.94)分、总体健康(48.70±±10.32)分、精力(52.97±±17.18)分、社会功能(59.13±25.05)分、情感职能(42.07±±33.33)分、精神健康(57.96±17.82)分。各个维度得分比中国一般人群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患者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抑郁或焦虑情绪等对PCS、MCS均有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各种原发病对患者PCS、MCS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不同血红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对PCS、MCS分值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5.透析时间<6年,与透析时间≥6年患者相比,PCS、MCS分值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护理干预后,两组病人都较之前生活质量评分有一些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比,干预组病人生活质量比对照组的提升幅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健康生存质量与一般健康者相比明显较低,应当密切关注;2.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纠正贫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3.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抑郁或焦虑情绪也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4.改善病人的认知、健康、心理等综合护理,对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都有着积极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