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气单胞菌是临床肠道内和肠道内感染常见的病原,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由于部分气单胞菌不同种间表型非常相似,表型鉴定的结果不够准确,随着DNA杂交和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简便准确的基因分类已经成为可能,同时,近年来大量气单胞菌新种在环境和人中陆续被发现,2002年之后发现的新种就有14种,该属新种的发现和命名正处在非常活跃的阶段。因此,本研究对肠道内和肠道外感染气单胞菌的开展基因分类,探索本地区人来源的气单胞菌中是否存在新的种,并获得本地区准确的气单胞菌分类结果,同时分析气单胞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性,为控制和治疗气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信息。 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2年5月本院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气单胞菌,纸片扩散法开展药物敏感试验。同时对本院2001~2011年肠道外感染气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气单胞菌的管家基因gyrB和rpoD开展PCR扩增和测序,使用MEGA5.0软件中邻接法对测定的序列和Genebank中的标准序列一起构建进化树,根据单核苷酸替代率低于3%为同种气单胞菌判断分类结果,并归纳气单胞菌GN鉴定卡的生化反应结果,分析不同气单胞菌耐药性的差异。 结果: 1、共收集粪便来源的气单胞菌172株,其中维氏气单胞菌温和亚种(温和气单胞菌)64株(37.2%),豚鼠气单胞菌63株(36.6%),嗜水气单胞菌38株(22.1%),维氏气单胞菌维氏亚种(维氏气单胞菌)6株(3.5%)以及杀鲑气单胞菌1株(0.6%)。 2、2001-2011年间共分离到肠道外气单胞菌304株(剔除重复后),其中嗜水气单胞菌188株(61.8%),豚鼠气单胞菌56株(18.4%),温和气单胞菌41株(13.5%),其他气单胞菌19株(6.3%)。标本来源最多为血液(96例,31.6%),其次为痰(69例,22.7%)和胆汁(44例,14.5%)。304例气单胞菌感染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7∶1,50岁及以上的占70.1%,70岁及以上的占23.1%,分离时间5~10月占72.0%。患者临床初步诊断中常见肝胆疾病(120例,39.5%),其次为血液系统肿瘤(30例,9.9%)和骨折、皮肤软组织感染(20例,6.6%)。有88例(28.9%)患者为混合感染,常见的病原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合计占38.6%)。 3、对172株肠道内感染气单胞菌和59株肠道外感染气单胞菌开展基因分类发现,肠道内感染气单胞菌中豚鼠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水族馆气单胞菌合计占86.8%,而嗜水气单胞菌仅占2.6%,另外,脆弱气单胞菌占9.9%,生化鉴定的嗜水气单胞菌中70.6%为水族馆气单胞菌,仅11.8%为嗜水气单胞菌。肠道外感染气单胞菌中水族馆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占85.2%,生化鉴定的嗜水气单胞菌中54.5%为水族馆气单胞菌,仅33.3%为嗜水气单胞菌。水族馆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间生化反应结果无明显区别。 4、肠道内感染气单胞菌除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分别为82.0%、69.2%、51.7%、42.4%和32.6%,对其他药物均较敏感。肠道外感染气单胞菌对三代及四代头孢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和部分喹诺酮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但是对大多数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肠道内感染气单胞菌的。另外,不同种或不同来源气单胞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显著差异。 结论: 1、基因分类发现本地区人气单胞菌肠道内感染主要由豚鼠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和水族馆气单胞菌引起,肠道外感染主要由水族馆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引起。 2、生化表型鉴定的肠道内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中70.6%为水族馆气单胞菌,肠道外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中54.5%基因分类为水族馆气单胞菌。 3、脆弱气单胞菌是本地区肠道内感染的常见菌。 4、肠道外感染气单胞菌对大多数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肠道内感染气单胞菌的,气单胞菌不同种间的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治疗气单胞菌感染时应参考药敏结果选择恰当的药物,并根据感染部位、细菌种类以及是否存在混合感染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