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内和肠道外感染气单胞菌的分布、基因分类和耐药性分析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172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气单胞菌是临床肠道内和肠道内感染常见的病原,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由于部分气单胞菌不同种间表型非常相似,表型鉴定的结果不够准确,随着DNA杂交和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简便准确的基因分类已经成为可能,同时,近年来大量气单胞菌新种在环境和人中陆续被发现,2002年之后发现的新种就有14种,该属新种的发现和命名正处在非常活跃的阶段。因此,本研究对肠道内和肠道外感染气单胞菌的开展基因分类,探索本地区人来源的气单胞菌中是否存在新的种,并获得本地区准确的气单胞菌分类结果,同时分析气单胞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性,为控制和治疗气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信息。  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2年5月本院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气单胞菌,纸片扩散法开展药物敏感试验。同时对本院2001~2011年肠道外感染气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气单胞菌的管家基因gyrB和rpoD开展PCR扩增和测序,使用MEGA5.0软件中邻接法对测定的序列和Genebank中的标准序列一起构建进化树,根据单核苷酸替代率低于3%为同种气单胞菌判断分类结果,并归纳气单胞菌GN鉴定卡的生化反应结果,分析不同气单胞菌耐药性的差异。  结果:  1、共收集粪便来源的气单胞菌172株,其中维氏气单胞菌温和亚种(温和气单胞菌)64株(37.2%),豚鼠气单胞菌63株(36.6%),嗜水气单胞菌38株(22.1%),维氏气单胞菌维氏亚种(维氏气单胞菌)6株(3.5%)以及杀鲑气单胞菌1株(0.6%)。  2、2001-2011年间共分离到肠道外气单胞菌304株(剔除重复后),其中嗜水气单胞菌188株(61.8%),豚鼠气单胞菌56株(18.4%),温和气单胞菌41株(13.5%),其他气单胞菌19株(6.3%)。标本来源最多为血液(96例,31.6%),其次为痰(69例,22.7%)和胆汁(44例,14.5%)。304例气单胞菌感染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7∶1,50岁及以上的占70.1%,70岁及以上的占23.1%,分离时间5~10月占72.0%。患者临床初步诊断中常见肝胆疾病(120例,39.5%),其次为血液系统肿瘤(30例,9.9%)和骨折、皮肤软组织感染(20例,6.6%)。有88例(28.9%)患者为混合感染,常见的病原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合计占38.6%)。  3、对172株肠道内感染气单胞菌和59株肠道外感染气单胞菌开展基因分类发现,肠道内感染气单胞菌中豚鼠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水族馆气单胞菌合计占86.8%,而嗜水气单胞菌仅占2.6%,另外,脆弱气单胞菌占9.9%,生化鉴定的嗜水气单胞菌中70.6%为水族馆气单胞菌,仅11.8%为嗜水气单胞菌。肠道外感染气单胞菌中水族馆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占85.2%,生化鉴定的嗜水气单胞菌中54.5%为水族馆气单胞菌,仅33.3%为嗜水气单胞菌。水族馆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间生化反应结果无明显区别。  4、肠道内感染气单胞菌除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分别为82.0%、69.2%、51.7%、42.4%和32.6%,对其他药物均较敏感。肠道外感染气单胞菌对三代及四代头孢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和部分喹诺酮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但是对大多数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肠道内感染气单胞菌的。另外,不同种或不同来源气单胞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显著差异。  结论:  1、基因分类发现本地区人气单胞菌肠道内感染主要由豚鼠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和水族馆气单胞菌引起,肠道外感染主要由水族馆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引起。  2、生化表型鉴定的肠道内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中70.6%为水族馆气单胞菌,肠道外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中54.5%基因分类为水族馆气单胞菌。  3、脆弱气单胞菌是本地区肠道内感染的常见菌。  4、肠道外感染气单胞菌对大多数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肠道内感染气单胞菌的,气单胞菌不同种间的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治疗气单胞菌感染时应参考药敏结果选择恰当的药物,并根据感染部位、细菌种类以及是否存在混合感染区别对待。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并比较常规治疗与常规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病程≥10年)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干保二科及内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的变化及其与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126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42)、非肝损伤组(n=42)
本研究建立了用于术后疼痛研究的脊髓和脑于RVM微透析的方法学,采用脊髓微透析技术探讨术后疼痛期脊髓氨基酸类和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的时NJ依赖性变化,采用脑于微透析探讨脑干R
目的:通过对94例儿童进行佝偻病相关指标的调查、检测与分析,探讨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方法:对94例在我科就诊的儿童,首先进行喂养史、临床症状的
“失连接综合征”是Alzheimer病(Alzheimerdisease,AD)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假说,它推测AD的病理生理并非单纯由于某一个神经元系统的破坏而是不同神经元系统间相互作用的紊乱造成
本文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棘阿米巴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棘阿米巴生物学特性。 方法:纯化培养棘阿米巴,光学显微镜下和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构;MTT法检测不同
由于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脑组织局部过度反应性炎症是造成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损伤发生后,对进出脑组织的物质有选择性通透作用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单唾液
目的:(1)通过对比分析,评价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2)结合病理诊断,探讨比较合理的脉络膜黑色素瘤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组合。   方法:选取临床疑诊为脉
本研究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2000~2004年北京小儿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背景]川崎病(KD)是一种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婴幼儿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所致的冠状动脉并发症已经
目的:骨质疏松是脊髓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容易导致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目前尚缺乏疗效较好的防治手段。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来评价步行训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