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西安地区出土的6000年、3000年、2000年、1000年前人颌骨,以及第四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所保存的现代成人颌骨标本的非测量性状进行观测,探讨6000年来西安地区人颌骨非测量性状的演化。方法:采用传统的人类学观察方法,对四个年代的古代人颌骨及现代人颌骨进行形态学观测。其中临潼姜寨、渭南北流以及渭南史家遗址出土的约6000年前人颌骨86例;少陵原西周墓遗址出土的约3000年前人颌骨80例;秦始皇帝陵区山任陶窑遗址出土的约2200年前人颌骨58例;西安长安区唐代遗址出土的约1000年前人颌骨66例;第四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所保存的完整干燥现代成人颌骨标本60例。观测颅颌面的上下颌骨非测量性状,记录了每一例颌骨标本的骨质隆起情况,如上颌颊侧隆起、下颌舌侧隆起、腭圆枕;上颌骨的非测量性状,如副腭小孔、犬齿窝、腭形;以及下颌骨的非测量性状,如颏孔、颏形、下牙弓形态。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每个非测量性状进行性别组、年龄组和年代组间的对比研究。结果:①报告了6000年前人组、3000年前人组、2000年前人组、1000年前人组及现代人组颌骨非测量性状的观测数据;②颌骨骨质隆起的各分组差异主要表现为: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35岁以上年龄组的发生率及程度高于性成熟~35岁年龄组,靠近现代的年代组发生率和程度低于较早的年代组;③上颌骨非测量性状的各分组差异主要表现为:犬齿窝的发生率和程度靠近现代的年代组高于较早的年代组,副腭小孔的发生率随时间的推近呈现不规律的波动;④下颌骨非测量性状的各分组差异主要表现为:颏孔的位置靠近现代的年代组比较早的年代组靠后,方形及尖形的颏形靠近现代的年代组比较早的年代组少,而圆形的颏形靠近现代的年代组比较早的年代组多。结论:西安地区6000年来人颌骨的各个非测量性状的变化各具特点,部分性状的演变未见明显的趋势,而部分性状表现为由粗壮至纤细的退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