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牡蛎糖原含量多组学机制及关键基因功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uang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牡蛎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的一种重要海产资源,是目前全球贸易量最大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因其营养价值丰富,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牛磺酸、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味道鲜美,质地柔软细嫩而成为世界流行性消费贝类。中国沿海有30多种牡蛎分布,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是黄渤海区域的主要养殖贝类。其中糖原作为长牡蛎“蛎味”的主要呈味物质,其含量不仅是牡蛎相对营养价值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还与长牡蛎的繁殖、生长、抗逆等各种生理活动密切相关。长牡蛎糖原含量在个体间差异非常大,然而,迄今为止,长牡蛎糖原含量差异的遗传机制研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首次利用多组学联合分析的手段绘制了长牡蛎糖原含量差异的调控网络,并结合糖原含量关键调控基因的功能研究进一步解析了长牡蛎糖原含量差异的分子基础,从而为高品质长牡蛎分子育种提供新思路。借助实验室已经构建完成的同质化养殖群体,从185只长牡蛎中筛选出糖原极端表型个体,高糖原和低糖原牡蛎各15只,对两组牡蛎进行转录组和代谢组学比较分析。同质化养殖群体可以尽可能的减少环境因素的影响。经过分析在高糖原组和低糖原组中鉴定出1888个差异基因和75个差异代谢物。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的联合分析,富集到了27个代谢通路,绘制了长牡蛎糖原含量差异的调控网络,并得到以下四个结论。(1)长牡蛎糖原含量与其脂肪酸降解能力有关。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长牡蛎糖原和脂肪酸含量呈正相关性。在高糖原牡蛎中参与脂肪酸生物合成的水解酶OLAH和PPT高表达,以及棕榈酸和肉豆蔻酸等脂肪酸的高含量说明高糖原牡蛎具有更高的脂肪酸累积水平;另一方面,脂肪酸降解限速酶CPT在高糖原牡蛎中的低表达,诱导了长链脂酰-Co A含量的降低,进而通过提升糖原合酶的活性促进糖原的积累。(2)长牡蛎氨基酸含量和其转化为葡萄糖的能力与糖原含量显著相关。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EPCK)和丙酮酸高表达表明了高糖原牡蛎具有更高糖异生能力,同时生糖氨基酸的高含量,增加了生糖氨基酸通过转化成相应的酮酸进而进入糖异生途径的水平;进一步增加了葡萄糖的从头合成,从而促进高糖原牡蛎中糖原的积累。(3)高糖原个体具有更高的能量代谢水平。糖酵解过程中限速酶己糖激酶(HK)和丙酮酸激酶(PK)的高表达,以及TCA循环过程中苹果酸脱氢酶(MDH)和丙酮酸酯羧化酶(PYC)的高表达与各种中间代谢产物的高含量,提示着高糖原含量牡蛎有着更高的能量代谢水平和抗逆能力。(4)高糖原个体拥有更高的抗氧化能力。已经有文献报道,高糖原牡蛎具有更高的抗氧化和抗逆能力,但是其中的机制尚不明确。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显示现高糖原牡蛎中拥有高的GPX5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提示着,GPX5抗氧化酶是参与长牡蛎抗逆反应的一个重要因子。通过转录组分析结果筛选出一个候选基因——生糖蛋白(glycogenin),在高低糖原两组间表达量差异显著。尽管长牡蛎中参与糖原代谢的糖原合酶以及糖原磷酸化酶已经有了基本的研究,但是生糖蛋白作为糖原合成起始酶在长牡蛎中的研究是空白的。因此本研究对长牡蛎生糖蛋白(CgGN)与糖原含量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并初步阐释了CgGN在长牡蛎糖原合成中发挥的作用。我们通过分子克隆技术获得了生糖蛋白的全长,发现长牡蛎生糖蛋白在m RNA加工过程中发生外显子跳跃,形成了3种可变剪切形式。哺乳动物中存在两种生糖蛋白(Glycogenin-1和Glycogenin-2),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鉴定其为Glycogenin-1并且3种可变剪切形式均聚类到无脊椎动物中。之后,利用q-RT-PCR技术,发现CgGN在闭壳肌中表达量最高,在闭壳肌和性腺中的相对表达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并且和糖原含量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随后,为了鉴定长牡蛎生糖蛋白是否能够发生自糖基化进而起始糖原的合成,本研究借助基因的定点突变技术研究CgGN的自糖基化位点。序列比对表明CgGN的Tyr-200和哺乳动物报道的Tyr-194糖基化位点相似,通过Western blot技术发现Tyr-200和邻近的Tyr-202突变成Phe(苯丙氨酸)都会造成蛋白条带分子量的减小,这意味着点突变后的CgGN发生了去糖基化,表明Tyr-200和Tyr-202为CgGN的糖基化位点,对CgGN的自糖基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长牡蛎生糖蛋白发生自糖基化后,是否会和糖原合酶发生相互作用继续完成糖原的合成。本研究借助哺乳动物细胞系,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证明了CgGN三种可变剪切形式的重组蛋白能够在体外和糖原合酶CgGS重组蛋白发生蛋白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此外,通过亚细胞定位技术发现CgGN和CgGS都在细胞质中表达,这提示着长牡蛎糖原合成是由CgGN自糖基化后合成一个短的糖链引物,再和CgGS互作由CgGS继续完成后续的糖原合成。之前的数据显示长牡蛎糖原含量和脂肪酸含量密切相关,但是其背后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在哺乳动物中游离脂肪酸受体可以调控糖原含量,在长牡蛎中存在唯一的游离脂肪酸受体(CgFFAR4),本研究对其基本功能及其与糖原含量的关系进行了探究。CgFFAR4全长为1098bp并且包含7次跨膜的G蛋白藕联受体结构域。本研究利用q-RT-PCR技术对CgFFAR4在长牡蛎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进行了探究,发现CgFFAR4在长牡蛎面盘发育关键时期D-型幼虫时期表达水平骤升,面盘在长牡蛎幼虫中发挥协助摄食的作用;CgFFAR4在各个组织中都有表达,但是在肝胰腺、肠、胃等消化器官中表达水平最高;在面对饥饿刺激时CgFFAR4的m RNA水平显著下降。这些数据都表明CgFFAR4在长牡蛎摄食和消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对CgFFAR4的功能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通过si RNA对CgFFAR4进行体内干扰实验,结果显示CgFFAR4 m RNA表达水平的降低,会造成糖原含量的下降。而CgFFAR4KD牡蛎中胰岛素受体(CIR)和胰岛素受体底物(IRS)表达水平,以及糖原合成中的糖原合酶表达水平的降低,说明CgFFAR4可能在胰岛素通路的参与下调控糖原合酶表达从而调节糖原的合成。游离脂肪酸不仅仅参与营养调控,部分脂肪酸还可以抑制机体的炎症反应。长牡蛎受到LPS刺激后,CgFFAR4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这说明CgFFAR4参与到长牡蛎的抗逆境反应中。FFAR4的免疫功能在无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中都是保守的,尽管在进化过程中,FFAR4在不同的组织中获得了更多样的功能,但是依然保留了原始的免疫功能。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利用转录组和代谢组学联合的手段绘制了长牡蛎糖原含量差异的调控网络;筛选出候选基因CgGN并对其起始糖原合成的功能进行了全面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长牡蛎糖原含量调控机制的研究。同时,本研究首次对无脊椎动物的游离脂肪酸受体在营养调控和免疫应答中的功能进行研究。本研究的的结果不仅为揭示贝类糖原合成和积累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为揭示糖原、氨基酸、脂肪酸相关性水平提供了分子基础,同时也为软体动物营养性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成为贝类分子育种基础研究的有力手段。
其他文献
学位
在地铁建设发展迅猛的同时建筑受临近地铁线路振动及其结构噪声影响也愈显突出。排桩是地铁振动控制有效措施之一,对场地土环境振动的隔振机理、效果及设计参数影响规律的研究相对成熟,但对建筑楼板振动和室内结构噪声的的控制效果研究鲜见报道。以某地铁车辆段地面线周边在建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地铁列车通过引起的场地土地表面及建筑楼板振动响应进行测试分析,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排桩对建筑楼板振动及室内二次结
针对采矿活动导致的矿业城市景观格局整体结构破坏的问题,以鸡西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采用RS与GIS技术,结合2005、2010和2015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源,研究该城市不同时期矿业城市的景观结构特征、分布特征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2005—2015年间,受采矿活动的影响,城市景观格局呈现破碎化、异质化和复杂化的趋势;景观格局破碎化、异质化程度及边缘效应在低地势区域变化明显,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速度最快、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截止2019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3.5万公里,超过全球高速铁路总运营里程的2/3。虽然高速铁路存在诸多优点,但其带来的噪声振动等相关环保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在高速铁路通过城区段,为减少对城市建成区的分割,减少工程拆迁量,减少地面噪声污染,采用地下线敷设方式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此时
理解环境因子如何影响物种的分布不仅可以解析关键的进化过程,同时对于预测未来的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作为潮间带物种,牡蛎面临着高度多变的环境,并进化出各种适应能力来应对甚至利用这些条件。在世界范围内,牡蛎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并且可以作为研究与全球变化相关的生态生理响应的实验模型。由于人为活动对潮间带固有种群的影响,利用比较生理学研究来解析不同地域的牡蛎对特异环境因子的敏感性尤为重要。本文采集了我国南、
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分布于东亚沿海,是重要的海洋经济褐藻。本研究通过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进行了海带长、宽性状QTL定位;对筛选到的候选基因Tic20进行了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跨膜拓扑结构分析以及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相关结果对分析海带长宽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及Tic20在海带中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在SLAF-seq的基础上,选取7627个SNP标记构建了具有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natus)俗称澳洲淡水龙虾,是一种重要的新兴经济水产动物,由于其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甲壳动物的模式生物进行研究。胚胎发育是个体发育的起点,胚胎发育的好坏是影响螯虾体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病原是影响螯虾养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先天免疫系统是甲壳动物清除和杀死病原的天然防御系统。对螯虾胚胎发育和先天免疫开展研究对于丰富甲壳动物发育模式和抗病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
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S.iniae)是海水养殖鱼类重要的细菌性病原,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鱼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愈来愈多的国内外研究人员从宿主(海水鱼类)免疫防御机制等方面开展系统的研究,以此为海豚链球菌病的防御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MicroRNA(miRNA)参与许多生物活动,包括对病原体的免疫防御。在本论文研究中,我们应用高通量测
牡蛎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但由于其贝壳易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缺少明显的量化特征,导致分类上存在很多争议。前期的分类学研究多集中在常见种及经济种较多的巨蛎属Crassostrea和鉴定极为困难的小蛎属Saccostrea中,而对于其他科属的分类研究相对较少。本次研究综合利用传统形态分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中国近海缘曲牡蛎科Gryphaeidae、牡蛎科Ostreidae-牡蛎亚科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