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faceted Harmonization in Yu Guangzhong's Self-translation of his Poems in The Night Watchm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光中是一名大作家,也是一位名学者,其毕生创作不断,著译无数,曾言自己以左手写散文,右手写诗,翻译只不过是左右手挥洒之间“写作之余的别业”。然而,这“别业”以质观,以量计,比起许多翻译家的“正业”已经洋洋大观,有过之而无不及。尽管许多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对其人其作进行了诸多探讨,但是相对于余光中研究的其他方面,学术界对其翻译方面的特点关注并不多,也很少有人将其诗人兼译者两种身份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其诗歌自译更是鲜有关注。
  本文针对余光中特殊的生活背景和成长经历,结合其美学与翻译观点,分析其中英双语自译诗集《守夜人》中的诗歌题材选择和翻译策略,审视身兼作者与译者的余光中如何翻译自己的诗作,以及这些自译诗歌的特色与意义,以期为余光中翻译研究拓宽视野,并引起学界对自译现象的更多关注。
  研究发现,多元调和不仅是余光中的美学追求,也是他的翻译追求。多元调和的美学观与翻译艺术使其诗歌自译在译诗的题材选择和翻译策略方面呈现出特殊面貌。在余光中所出版的多部诗集中,诗歌自译诗集《守夜人》独具特色,它收录了余光中近六十年来自译的85首作品。从翻译选材来看,“故园结”与“台湾情”是《守夜人》中两大突出的主题。在85首译诗中,经常流露出诗人透入纸背的“故乡情结”与“台湾情愫”,两者分别为23首和11首,超过诗集中译诗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一选材取向表明,诗人兼译者的余光中在选材时“乡愁诗”与“本土诗”并重,并欲以翻译延续其民族情感与本土关怀。在意象与典故传译方面,余光中运用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对中西文化不动声色地进行了调适和融合,便于读者理解和想象;在译诗音乐性的重构方面,余光中并不拘泥于原诗形式,而是糅合中英两种“唱”法,配合原诗的诗思与诗情,时而追求原诗韵式,时而自创新韵式,采用头韵、间韵、或诗行重复等手法营造一种节奏和旋律婉转动听的音乐效果,使读者在西方韵律与东方音调的交响中欣赏到了其诗歌的音乐美。总之,在翻译策略方面,余光中在,自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并举,二者灵活运用,呈现出调和中西、动态演变的特点,使其译诗与原诗之间既同且异,交叉互补。
其他文献
翻译研究不断从临近学科吸取养分以拓展自身的研究领域,而翻译与文学文体学的联姻却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文学翻译与文学文体学有着天然、本质的联系。文学文体学强调实际运用中的语言选择,将文体及其产生的效果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文学作品中有助于表达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的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并探讨它们的文学价值。而当前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尤其是小说翻译似乎过于强调对原作所指内容的传译,相对而言,对原作所
学位
张谷若是中国著名的英国文学研究和翻译专家,其中尤以其翻译的哈代作品而享誉中外,因此被誉为“哈代专家”,同时以其严谨的翻译态度,被称为“译界楷模”。中国读者所熟悉的译作有《还乡》,《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等。其译作独具特色。在20世纪30年代,当硬译死译风靡之时,他的译文晓畅明白,尤其是让中国读者看起来觉得通顺流畅。近年来,随着对张谷若其人其译文特色的研究日臻深入,其“地道的译文”思想,方
学位
期刊
作为图式理论的一部分,文化图式是指人们用于感知世界上各种文化现象并存在于人脑中的关于文化的背景知识结构。随着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性发展,把文化图式理论用于翻译研究,不仅能够更好地解释译者的翻译过程,而且有助于拓展翻译研究的视野。  《围城》是一部著名的中国现代小说,其语言幽默,文化内涵丰富。目前对其英译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幽默翻译、隐喻翻译、前景化语言翻译和文化负载词翻译,以及翻译策略与方法的研究上。因
学位
在中国古典诗词作品中,水意象出现的频率之高是其它意象无法企及的。水意象贯穿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始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形态万千。水意象不同的形态特征在诗人和读者心中引起的联想意义也不同,水意象因而成为中华文化中内涵丰富的意象之一。但之前对中国古典诗词中水意象的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译文的对比以及翻译技巧等层面,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因此对水意象的翻译研究亟待深入。  本文以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的“空白”
期刊
翻译不仅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过程,还是译者将原作的美移植到译文中的一种审美和创造美的过程。由于中英文在字、形、音、意等语言方面木身存在着较大差异,文化方面如传统习俗、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以及审美观等也存在差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无法照字面直译原文,这就需要译者灵活采取“变通”手段,再现原文的意境美和音形美。余光中是知名的作家和翻译家,他提倡翻译中灵活“变通”,也力推以诗译诗,在其自译中将作者和译者融为一
学位
期刊
叙事学是60年代在西欧新兴起来的受结构主义和语言学影响而产生的研究叙事文学的理论。80年代介绍到我国后叙事学很快成为解读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重要方法。  然而中国古典叙事文学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有很强的中国特色的叙事观、叙事模式与尺度标准,运用西方叙事学理论对中国古典小说分析研究难免生搬硬套,削足适履。在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学者已迈开了建设中国叙事学的步伐,建立了以中国文化出发的中国
学位
传统的翻译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把翻译活动看成静态的语言转换过程,是在封闭空间中进行的个人行为,随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可以知道翻译并非是在真空中进行,参与翻译过程的主体要素也绝非译者一人,同时涉及到原文作者,读者,也涉及到源语文化,译语文化等。译者作任何选择与决策都是受不同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是各方主体相互交流后的结果,而实现这种交流的有效方法便是对话。在翻译研究受二元桎梏和中心论思想的影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