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视角看昆曲剧本的唱词英译——以许渊冲和石俊山的两个《桃花扇》英译本做比较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in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不像话剧、歌剧、舞剧等西方舞台艺术那样各成系统,它是歌舞合一,唱、念、做并重的综合艺术。它继承了汉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是汉民族传统艺术集大成者。昆曲在中国历史上曾长时间地酿发过观赏热潮和参与热潮,其程度远超先于它的元杂剧和宋元南剧,甚至在现代也未曾有任何一种观剧热潮能与之比肩。这一事实已可证明它作为一种戏曲范型比其他范型曾经更透彻、更深刻地锲入过我们民族的集体审美心理,是这个民族精神历程中最重要的审美对象之一。而昆曲剧本既属于文学,又属于舞台艺术。昆曲剧本的文学性极高,它的曲文继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其中许多曲牌与宋词、元曲相同,文辞典雅华美。昆曲唱词中蕴含的大量的典故成语等文化因子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审美价值。然而,如何在翻译的过程中处理好这些文化因素,成为了中国翻译研究中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   接受理论作为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新型范式和新兴的方法论,使西方文论实现了从“作者中心”和“作品中心向“读者中心”的转移。接受美学以现象学和解释学为理论基础、以人的接受时间为依据产生。接受美学认为读者的阅读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他们是文本意义的实现者,因此读者的反应是评价一部作品好坏的标准。翻译作为一种文本再创作的活动,译者在再创作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读者的社会经验、审美倾向、接受能力,即读者的“期待视野”。此外,作品中的意义未定点和意义空白,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理解。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必须注意译文读者的接受和反应,尽量使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和诠释能与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相契合,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作者、译者和读者的视野融合。另一方面,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关注的是如何在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问题。本文将接受美学、归化、异化策略作为理论基础,以《桃花扇》唱词的两个译本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为例,讨论中国传统典籍英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处理问题。   通过对许渊冲和石俊山的两个译本进行分析,可以概括出两位译家在翻译策略和对译文读者期待视阈的态度有极大的不同。本文设定的目的语读者是对本本背景没有太多了解的普通读者(以英语为母语)。从翻译策略看,许渊冲的异化程度更强,而石俊山更倾向于照顾目的语读者的视阈。   在对两个译本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发现没有一个译者在译文中只选用一种翻译策略,但是某一个翻译策略会居于主导地位。而对于译者来说,一味迁就译文读者也是不应被推崇的。随着目的受众期待视阈的不断扩展,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选择性的挑战读者的视阈,从而不断丰富目的语的语言文化。特别是在古典作品的翻译中,如何协调好读者、文本和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译者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对英语句法结构的研究历来是国内外语言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对句法结构的研究角度多是从语法的外在形式对英语各种常用结构进行外在的描写和规范,鲜有学者对句法
如今,旅游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作为旅游大国,中国以其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历史名胜古迹,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览。自从1978年实施改革开
军事典型人物报道作为军事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性也就成为其必备的基本属性。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军事典型人物报道的新闻性较弱。回归新闻,应当是军事典型人
本文选择的研究课题属于断代的翻译史学研究,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翻译史研究,它是翻译史和文化史的结合,隶属翻译文化史研究范畴。自1994年王克非教授首次提出翻译文化史研究课题以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唐·德里罗(1936-)是当代美国著名作家。他与托马斯·品钦,菲利普·罗斯、以及科马克·麦卡锡齐名,被誉为当代美国著名的后现代大师。德里罗的作品一直关注当代美国人的生存
隐喻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现象,其研究经历了传统修辞学,语义学,认知语言学,语用学,以及哲学和心理学等阶段和各个角度。而发端于1986年的关联理论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4月12日,自治区直属机关学习贯彻党章专题报告会在自治区党委礼堂举行。自治区纪委副书记罗建平做《认真学习贯彻党章进一步加大防治腐败力度》的专题报告。今年初,中共中央
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被公认为英国最杰出的小说之一。这部小说以其丰富的主题和巧妙的艺术风格奠定了作者在英国文坛中的重要地位。评论家奥尼弗·施赖纳称艾米丽·
辛西娅·奥兹克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犹太作家之一。在其创作生涯中,她笔耕不辍,著有多部小说以及文学评论,并频频获誉,屡次得奖。《披肩》是她的一部故事集,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