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aufer和Hulstijn(2001)在认知加工层次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任务的“投入量假说”,其主要观点为:词汇附带习得依赖于其处理过程中的任务所决定的需求(need),搜索(search)和评估(evaluate)三因素构成的投入量,投入量越高,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就越好。本研究旨在通过两项实验来考察任务诱发的投入量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实验一旨在比较不同投入量的任务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实验二考察当投入量相同时,任务类型是否会影响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甘肃政法学院的三个自然班的12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参加了实验一。他们被随机分成三组,分别完成了投入量不同的三项任务:阅读、阅读加完型填空和造句,来自同一所大学两个自然班的8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参加了实验二。他们被随机分成两组完成了投入量相同的两项任务(一项是输出型任务,另一项是输入型任务)。在学生完成各自的任务之后,进行了词汇测试,要求给出词汇的中文释义或英文解释。一周后,又对学生进行了同样的词汇测试。本研究的结论如下:1)投入量大的任务通常比投入量小的任务能更好地促进词汇的附带习得,这与“投入量假说”相一致; 2)本研究发现,在投入量相等的条件下,输出型任务比输入型任务更能促进词汇的附带习得,且差异显著。该结果揭示出“投入量假说”内在构架的缺陷,即“任务的有效性由任务诱发的投入量决定,而与任务是输出型的还是输入型的无关”的论调有待进一步考证。本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对外语词汇习得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首先在理论上是对“投入量假说”的检验和完善,并为词汇的附带习得再次提供了实证,其次为语言教学介绍了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词汇的不同要求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以达到优化词汇学习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