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简牍所见秦代地方治理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zhiwang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代地方治理问题是秦史研究中的重要论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岳麓秦简、里耶秦简等简牍新材料的刊布,为秦代地方社会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史料支持。论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新出土材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以细节考据和宏观论述相统一,着重对秦代地方治理体系的形成、地方治理的实践与运作、地方治理的成效与得失三个方面中的具体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秦代地方治理体系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西周、春秋时代“分封”、“宗法”治理模式的瓦解与战国治理制度雏形为秦代地方治理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制度基础;对先秦时期诸家治政理念的吸收,为其形成提供了思想支撑,同时也是决定其治理模式特点的深层内核;统一初期的社会形势是其形成的现实因素。秦简牍资料显示,秦对地方社会的管控范围多样。为实现对地方事务的有效管控,在“法治”手段外,“以爵位规范身份秩序”、“以治官实现治民”、“旌表”、“优抚”等多种治理手段参与调控。“法治为主”、“综合为治”或能更好地概括秦代地方治理模式的特点。从秦文献资料看,秦代地方社会中存在大量危害社会秩序的“不当言论”行为。言论与社会秩序密切相关,秦通过立法和教育的双重手段对当时社会中的不当言论诸如“妖言”、“诽谤”、“詈骂”、“欺瞒”等行为予以规范、引导和惩治。“妖言”具有“反逆”的特征,但“反逆”并不是“妖言”罪独有特点,不是其区别于其他言论罪的标志。秦代“妖言”可能并不语涉神鬼怪异之语。“行訞”与“妖言”或不同,其所涵盖的范围可能还包含其他语涉“反逆”的言论罪。秦代“言路”或并非如汉儒在“罪秦”基调上一味强调的“堵塞言路”、“拒绝谏言”。秦简“自言”、“上书言事”等记载一定程度上展示出秦言路的制度化特征。“请”、“对”、“奏”文书的运作机制表明,言路的通畅与信息的互动促进行政效率的提升。“布令”与“读令”亦体现了官府与民间的信息沟通与互动。学界对秦代言论政策的评价有待再认识,应肯定其言论规范体系构建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应看到“焚书坑儒”、秦二世曲解言论之法,打击异己等极端言论政策的消极后果,客观上造成了秦的二世而亡。睡虎地秦简中的“假父”,并非如学者所认为的“义父”,“假父”是秦统一前后对改嫁母亲后夫的称谓,与现在所言的“继父”相同。“假父”称谓的前提是已与其改嫁母亲具有事实上的夫妻关系。岳麓秦简“家庭法”史料中的“姨夫”应为赘婿。“入姨夫”认识的着眼点应是其背后涉及的秦家庭财产的继承与管理,个体小家庭的稳定等。“奴外妻如妇”之“外”可能并非指居住区域,而应是一种标明身份的法律称谓。“奴”应是泛称,显示了奴隶家庭特殊成员在家庭犯罪中的量刑及法律地位问题。秦代社会中存在大量寡妇群体及女户家庭,其生存样态是引发社会问题的因素之一。寡妇更嫁和立户所引起的家庭关系调整及家庭财产秩序混乱是秦重视寡妇家庭问题的原因所在。针对寡妇家庭治理的个案,秦始皇褒奖“巴寡妇清”史事原因的认识,目前学界诸说均有不确之处。秦始皇褒奖“巴寡妇清”可能与秦代推行家庭治理政策有关,道德旌表作为配合法律颁行的手段,将“巴寡妇清”列为典型予以表彰,向巴蜀地区,乃至全国倡导、推行秦家庭治理方针,维持个体小家庭的稳定,保证秦徭役征发和赋税征收,维护社会秩序安定才是其深层原因。秦代家庭秩序构建中,法治与教化相结合是主要特征,体现了地方治理“综合为治”的特点。秦代地方治安形势严峻,文章选取“黔首挟兵与治安的关系”、“道路交通及工程建设中的治安防范”两个视角展开。岳麓秦简中有关黔首挟兵的令文显示,秦对“县官兵”的收缴具有明显的维护地方治安目的。秦收兵是为“禁武弱民”说可能并不成立,黔首挟私兵并不足以危害社会治安整体秩序。秦地方治安具有“律令与习俗的对立和融通”、“官府与民间的互动”、注重变通的“地域性特征”三方面特点。秦代重视道路交通中的治安治理,“庑”的设置具有明显的治安功能。“安台居室、居室共令”凸显了秦政府对建筑安全问题的关注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努力。秦代“禁锢”制度是限制人身自由,实现对人口流动管控的举措之一。对实现地方治安治理,人口户籍管控有重要意义。探讨秦代地方治理的实践就要分析其成效和得失问题。为此,文章第六章以“新地”为例,探讨了其吏治、黔首管理、吏民关系、治安治理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得失,并分析了影响因素。秦代地方治理成效受“地理习俗与环境”、“信息通塞”、“中央对地方官吏考核”等因素的影响。在地方治理经验上,总结出其地方治理具有“顺时”、“问对”、“变通”的治理意识。同时亦存在对基层官吏的“问责”与“容错”机制。提出秦代地方治理中官吏“问责”与“容错”机制的失衡亦是导致秦亡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2007年以来,中国政府开始探索促进农业保险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开始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政策。农业保险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范围包括种植业、畜牧业以及森林保险。畜产品如猪肉、牛奶等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以猪肉为例,我国生猪生产和消费总量一直高居世界第一。畜牧业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分别为牲畜死亡损失风险和畜产品价格损失风险,其中,前者有可能在短
学位
近年来,伴随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颁布,全球学前教育的焦点从入园机会均等逐步转向了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大量研究表明,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师幼互动,而师幼互动的关键在教学支持,其与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会性情绪以及未来的学业成就等多个方面的发展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来自多个国家的研究发现,教学支持是师幼互动中“质量最低,且提升难度最大”的维度,已经成为全球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因此,关注教学支
采用政治史研究方法研究民族史,转换视角,有助于深化对十六国中期立国关陇的前后秦史研究。前秦建立初期从政治名号来源、“胡运已终”“苻氏应王”的谶纬、五德次第等易为胡汉人群接受的华夏传统政治文化解决政权合法性构建难题。枋头集团是前秦最大的功臣群体。功臣与皇权这一华夏王朝存在的政治关系同样也存在于由氐族建立的前秦。通过对宗室功臣苻菁叛乱、秦主苻健设立顾命功臣、苻生诛杀顾命、苻坚篡位后处理功臣的反抗等前秦
既往研究表明,人们对自我相关信息的加工与对他人相关信息的加工存在差异,这种自我-他人的差异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记忆、注意、情绪和情感等方面,并且在归因中表现尤为明显。大量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件进行归因时会表现出自我-他人的差异,即较之他人对正性事件进行更多的自我归因,对负性事件进行更少的自我归因。自我-他人归因差异是积极自我认知的重要体现,有利于人们维持积极的自我概念以及保持心理健康。既往研究多采用一
赫尔伯特·罗森朵夫(Herbert Rosendorfer,1934-2012)是一位风格独特的德语作家。他弥补了德语小说中所欠缺的幽默与诙谐,用喜剧性的笔调抨击了德国的历史和现实。他的作品在具象和抽象创作两方面成果累累,可以说熔哲理和艺术于一炉。其作品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学体裁,从自传性质的散文到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杂文、传记,乃至剧本。该作家作品的主题大多表现自身与所生存之世界的格格不入、对周围
学位
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以下简称“两结构”)关系研究,是教育经济宏观政策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中高等教育结构聚焦于普通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和类型结构;产业结构主要关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协调与产业结构多元。“两结构”耦合关系指“两结构”在演进过程中基于一定的内在逻辑,所结成的相互依赖、相互协调与相互促进的状态。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拥有优厚的高等教育资源禀赋。在长三角一体
本论文主要选取了秦汉时期的两类简牍文书做个案探讨,一类是名刺、谒、爵里刺这三种“名片”类文书,一类是简牍杮文书。一、对三种“名片”类文书的探讨包括:(一)在学者们已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作为名片类文书雏形的“名刺”在秦汉时期是否存在。学界一般认为名刺产生并通行于东汉,但所举之例往往皆为出土的魏晋时期名刺简。我们梳理了秦汉简牍材料中的“刺”字,考察其字形、语义及在简文中的使用情况,同时对《辞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