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膝关节损伤的运动员实施不同压力的血流限制训练,研究其对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并比较不同压力的血流限制训练对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康复疗效。方法: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年龄18-24岁,诊断为膝关节损伤的运动员20人。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加压300mm Hg,B组加压200mm H g,均进行6周的血流限制训练,3次/周,每次40min。在训练前、后评估受试者大腿围度、膝关节屈伸肌等速肌力、膝关节主动位置觉、平衡功能、运动功能、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等指标。所得数据均采用IBM SPSS(版本25.0)进行统计学分析。Shapiro-Wilk检验,用于分析计量资料正态性。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组内训练前后变化,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 ney U检验用于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比较,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大腿围度:组内比较:与训练前相比,两组训练后大腿围度(髌上5cm、10cm、15cm)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训练前大腿围度(髌上5cm、10cm、15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训练后大腿围度(髌上5cm、10cm、15cm)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膝关节主动位置觉:组内比较:与训练前比较,A组膝关节45°主动位置觉差值和B组膝关节60°主动位置觉差值在训练后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训练后膝关节60°主动位置觉差值、B组训练后膝关节45°主动位置觉差值相比训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训练前、后膝关节主动位置觉差值(45°、60°)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膝关节屈伸肌等速肌力:组内比较:两组训练后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平均功率、0.2秒时力矩相比训练前均有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训练前、后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平均功率、0.2秒时力矩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平衡功能:组内比较:两组训练后Y平衡测试各方向到达距离相比训练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训练前、后Y平衡测试各方向到达距离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运动功能:组内比较:与训练前相比,两组训练后运动功能测试(折返跑、卡里奥卡、协同收缩测试)表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P<0.05;B组:P<0.01);组间比较:比较两组训练前、后运动功能测试(折返跑、卡里奥卡、协同收缩测试)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组内比较:相比训练前,两组训练后IKDC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训练前、后IKDC评分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00mm Hg和200mm Hg压力的血流限制训练均能有效增长膝关节损伤运动员的大腿围度,300mm Hg压力的血流限制训练的效果更显著;2.300mm Hg和200mm Hg压力的血流限制训练均能改善膝关节损伤运动员的膝关节主动位置觉,300mm Hg压力的血流限制训练的效果更显著;3.300mm Hg和200mm Hg压力的血流限制训练均可以有效增强膝关节损伤运动员的膝关节屈伸肌肌力和爆发力,提高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血流限制训练对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康复有积极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