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disease,CVD)是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称“卒中”(Stroke),其中60-70%为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其关键在于挽救缺血半暗带中仍存活的神经元。但当前临床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最近的研究表明,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式。迄今已经有多种类型的干细胞应用于脑缺血的实验研究,其中,骨髓间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较神经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ES)更有优势。例如,BMSCs易于获取、分离、纯化、培养,并具有较强的分化潜能,体内或体外实验提示可向多种组织分化。研究表明BMSCs移植可以改善动物脑缺血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此外,亦有研究证实BMSCs可以穿越血脑屏障、并在脑组织中迁移,分化为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现在,有诸多实验室正在致力于BMSCs移植治疗脑缺血的研究,但仍停留在行为改善的水平,而缺乏生理功能的改善的证据,例如几乎没有研究发现分化后的神经细胞突触发生;亦有观点认为,其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与生物活性物质的交互作用。本研究拟以BMSCs脑皮层立体定向注射的方式,观察其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和可能的机制。
方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立体定向脑实质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以下方面的研究:1.人源细胞移植组及对照组行如下测试(1)行为学测试,包括神经学严重性评分(NeurologicalSeverityScores,NSS)、转棒实验、Morris水迷宫、粘贴试验。
(2)免疫组化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
2.鼠源细胞移植组及对照行如下测试(1)脑梗死体积比例分析。
(2)对血脑屏障(brainbloodbarrier,BBB)恢复程度的影响。
结果:1.人源细胞移植组及对照组:(1)行为学测试,转棒试验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NSS评分及迷宫速度无显著差异,余项于约第15-25天间的观察点观察到治疗后改善。
(2)免疫组化:移植组较对照组观察到强阳性VEGF表达细胞;微血管密度差别试分析,t检验,p=0.055。
2.鼠源细胞移植组及对照组:(1)脑梗死体积比例统计,组间t检验,p=0.545。
(2)血脑屏障,左脑移植、对照组间比较,移植组平均染料含量低于对照,p<0.05;右脑移植、对照组间比较,p=0.683。
结论:(1)行为学改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术后约第15-25天。
(2)免疫组化提示移植可能对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有促进作用。
(3)BMSCs移植对脑梗死体积无显著影响。
(4)BMSCs移植对MCAO后血脑屏障的恢复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