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飞虱是水稻田中的一类主要害虫。其在我国的为害历史有文献记载的有500余年。21世纪,稻飞虱进入了一个新的活跃阶段。在东南亚和我国连年爆发,极大地威胁到水稻的安全生产。稻飞虱的生存和活动与其所处环境息息相关。影响稻飞虱发生的环境因素有很多,如水稻的耕作制度,气象因素和地理因素等。21世纪,极端气候的发生频率增加,其中,广泛影响全球气候的厄尔尼诺事件更是对地理生态环境和生物的生存模式发生了许多影响。2015-2016年出现了一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气候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为此,了解厄尔尼诺事件对稻飞虱的影响对提升关于稻飞虱发生机制的认识,完善稻飞虱发生模式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论文以厄尔尼诺影响下的我国气候为背景,分别对我国东部稻区、云南稻区的虫情进行了分析,另外,对南京高空灯单站点的灯诱动态进行了虫源地、上灯节律的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厄尔尼诺对东部稻区的影响本章旨在了解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稻飞虱发生动态的影响,以阐明稻飞虱在极端气候常态化后的发生规律。结合东亚迁飞场上的天气变化过程和水稻种植区的稻飞虱监测,对厄尔尼诺次年(2016年)的稻飞虱在我国境内北迁过程进行分析。对近10年我国东部水稻主产区9个省的虫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专业气象资料分析及可视化软件GrADS对迁飞场中与稻飞虱迁飞过程同步的天气活动进行展示;并使用大气质点轨迹分析平台HYSPLIT进行虫源地迁出种群落点模拟。探讨从虫源地中南半岛到我国水稻主产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各个时段的重大天气过程及其继发环境影响。2015-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是20世纪80年代后第3次特大暴发的厄尔尼诺事件,本次事件对我国以及周边国家影响显著,造成我国稻飞虱的境外虫源基地——越南、老挝等国家前所未见的特大干旱;而我国华南、江南、江淮和华北等地则出现了大范围、长时间的强降水,使得稻飞虱发生期中:(1)冬春季中南半岛的干旱致使稻飞虱虫源数量下降;(2)我国南方汛期雨量偏多,对稻飞虱的北迁形成阻滞;(3)暴雨和洪涝使田间稻飞虱卵和若虫数量难以增长;(4)夏季持续高温压制了稻飞虱种群增长。极端气候事件对稻飞虱的影响不仅与事件本身性质相关,而且期间的某些短期天气事件也是影响稻飞虱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2.云南稻区稻飞虱发生情况云南地区2016年的稻飞虱发生量较高,为近十年虫量之首。滇西虫量高于滇东。云南稻区与我国东部稻区的虫源地不同,只有轻微重合。虫源地早期降水条件的不同是造成云南高迁入量的原因。同期突发现象显著,东部和中部的共十个站点迁入高峰均在5月24日前后。3.南京市区单灯诱捕分析南京2016年的稻飞虱迁入过程主要受梅雨锋控制。第一次灯诱虫峰是在梅雨屏障解除后出现的。稻飞虱的虫源地位于湖南北部、湖北东部、江西北部和安徽南部。而后期几次主要虫峰形成的原因是风切变,降水和下沉气流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