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主题。如何合理选择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合理选择技术创新模式,是摆在学校和企业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并且已成为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技术吸收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高职教育的产学合作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企业家的重视和关注。为了使高职产学合作教育能深入、持续地发展下去,提高高职产学合作的效果和质量,有必要对高职产学合作及绩效问题作专题研究。
产学合作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它将课堂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的实践中,然后,将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见识带回学校,促进学校的教与学。它允许学生跨越校园界限,面对现实世界去获得基本的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和确定职业方向。产学合作通过利用学校和社会现场两种环境、两种资源,对大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锻炼和素质养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既有高等性,又有职业性。产学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合作比普通高等教育的产学合作更全面、更深入,它所追求的是紧密型、深层次的产学合作--合作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只有通过产学合作教育,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才能为高等职业教育赢得质量和社会认同度,才能形成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格局,才能为高等职业教育赢得广阔的市场空间。
高等职业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产学合作,有利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实现高职特色办学目标;有利于创新专业设置,改善办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更有利于学生就业。
本文从宁波产学合作案例分析入手,对高职产学合作产生、存在和发展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剖析了具有代表性的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产学合作的做法、结果和特点,总结了他们在产学合作教育中取得的经验和成绩,也阐述了他们在产学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为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分析产学合作,文章的研究采用了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即不仅仅从宁波高职院校产学合作绩效的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而且对绩效的理论--产学合作动力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这就充分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即先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因为产学合作绩效仅以实际案例分析还是远远不够的。它缺少产学合作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分析,更缺少动力机制的探讨。为此,本文对动力问题也作了一定深度的讨论,尤其从动力的角度来分析产学合作中的动机问题、动力的来源问题、目前存在的动力问题、中外产学合作动力比较和研究等。通过分析研究后,发现产学合作绩效与产学双方的动力有很大关系,特别是企业参与产学合作的动力,找准高职产学合作难以开展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明确绩效优良是以产学双方双赢互动为基础的,并提出构建起高职产学合作教育的藕合机制。如结合机制、动力机制、选择机制、组织机制、投入机制、就业用人机制、政府的保障机制、实训基地建设机制、产学合作评价机制等。这些机制的建立,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深入、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本文研究主要得到如下的一些结果和结论:首先,高职教育必须走产学合作之路。其次,高职产学合作绩效是建立在合理的动力机制基础上的,因此,要研究产学合作绩效问题,就必须解决动力及动力机制问题。再次,只有构建起高职教育产与学双方绩效藕合机制才是产学合作的长效机制。第四,绩效优良是以产学双方双赢互动为基础的,因此,双赢既是产学合作的切入点,又是产学合作的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