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木雕是一种主要由台湾岛的排湾、鲁凯、卑南、达悟、阿美、布农、泰雅、邹等族群创作的带有鲜明原始宗教特性的木质雕刻造型艺术。文章以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馆藏的台湾少数民族木雕艺术作品为个案,从艺术学和美学的多学科角度,结合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与分析方法对台湾木雕艺术的造型、内涵等方面进行较全面地描述、分析与研究。中央民族大学馆藏台湾木雕主要来源于20世纪30年代前后,由大陆民族学家和人类学家们赴台湾进行田野调查时所征集,其中包括莊学本先生的捐赠品。博物馆布展陈列的台湾木雕作品总计数量为64件,共有生活类(饮器类、食器类、烟器类、工具类),礼仪类(乐器类、祭器类),装饰类(摆设类、建筑类)等三种类型,其主要雕刻技法有圆雕、浮雕、阴雕等。台湾木雕的形式特征主要体现在比例结构、重复构成、对比调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方面,从形式特征上呈现出以下几个审美特点:古拙质朴的写实风格、诡异怪诞的写意风格、简省单纯的几何风格。台湾木雕从其功能性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台湾木雕的认知作用;二是台湾木雕的教育作用;三是台湾木雕的宗教作用。论文结构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涵盖了研究问题的缘由、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为论文主体,共分四章:第一章探讨了台湾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主要分为族群人口与社会组织、物质生活与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与手工艺术三部分进行具体阐述;第二章从馆藏台湾木雕的来源与数量、制作与类型两方面对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馆藏的台湾木雕作品进行论述;第三章则是对馆藏台湾木雕艺术作品的形式特征与审美风格进行梳理与分析;第四章对馆藏台湾木雕艺术的文化功能进行挖掘整理和分析探讨,着重描述了台湾木雕的认知、教育和宗教作用。第三部分为结语,论文对研究馆藏台湾木雕造型艺术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总结,并探讨了当前台湾少数民族木雕艺术研究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进一步需要的补充研究。文章通过多学科整合的方法,科学地阐述台湾木雕艺术的审美风格特色和木雕形象的文化象征意义,以展现这一木雕艺术遒美健秀的素朴造型和图腾信仰的文化图景,挖掘出其艺术形态的独特美感与其所负载的文化内涵,揭示其所蕴涵的历史、教育、科学、审美、宗教等多方面的功能。为今后继续深入研究台湾少数民族木雕艺术并进行学术上的开拓创新提供一些参考借鉴,以期推动大陆台湾少数民族学术研究。台湾木雕艺术在其创作技艺、材料、功能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现代社会文化的种种冲击,因此,对其研究不仅在文化保护方面是一种积极的举措。在美学意义上,人们从木雕中也可以感受到台湾先民艺术智慧的张力和人类特有的审美冲动,这种张力和冲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台湾少数民族的审美发展历程,使其至今仍闪烁着动人的光辉。因此,研究台湾木雕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条探索台湾先民的艺术情感和审美心理的线索,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